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腹針技術的學術淵源

腹針是通過刺激腹部穴位調節臟腑平衡來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方法。 在前人運用腹針治療疾病的經驗基礎之上, 薄智雲先生在臨床治療疾病的過程中, 偶然發現了腹針療法的神奇, 於是通過進一步探索研究, 形成了一套有廣泛適應證的、療效較好的腹針治療體系。 依據“經絡是運行氣血的通道”的含義, 可以把人體經絡的形成追溯到胚胎期。 胎兒是通過臍帶從母體汲取營養逐漸成形的, 因此, 臍(神闕)通向全身氣血運行的通道, 在先天即已形成, 這些通道便是經絡系統。 人之先天, 從無形的精氣到胚胎的形成,

完全依賴于神闕系統。 因此, 神闕系統是形成於胚胎期的人體調控系統, 是人體最早的調控系統和經絡系統的母系統, 具有向全身輸布氣血的功能與對機體宏觀調控的作用。 腹針的治療以調動與調節人體的內臟功能為目的, 使之運轉逐漸地有序化, 較大地依賴於人體的自身調節。

由於腹部解剖結構上的特點, 在神闕系統形成的過程中逐漸地分解為兩個截然不同的調節系統, 一個位於腹壁的淺層對全身的功能起著調控作用, 通常把它稱作外周系統。 一個位於腹壁的深層對內臟的功能起著調節作用, 也稱作內臟系統。 這兩個系統互為影響對全身起著調控作用。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