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派的學術特點
一、強調外瘍與溫熱病在發病上的一致性 高秉鉤認為暑熱客於肌表多發為暑熱瘡、串毒、丹志、遊火等;客於肉裡發為癰或瘍;客於絡脈發為流注;伏邪內發的外瘍多陰中夾陽,不易速愈。兩者的病因並無二致。沙石安則...
2017-02-17 -
華佗與“百眼櫥”究竟有何淵源?
看中醫吃中藥也成為一種社會的風尚,尤其是我們去抓藥的時候,就會看到,中醫大夫在藥廚的一個個小格子中拿出藥材,不禁就會聯想,究竟是誰發明了這樣的櫃子呢?不僅取藥的時候比較的簡便,也會防止藥物之間的藥效...
2016-09-06 -
醫學淵源論--《醫學源流論》卷下
醫書之最古者《內經》,則醫之祖乃岐黃也。然《本草》起于神農,則又在黃帝之前矣。可知醫之起,起於藥也。至黃帝則講夫經絡臟腑之原,內傷外感之異,與夫君臣佐使,大小奇偶之制,神明夫用藥之理。醫學從此大備,...
2017-03-07 -
後世脈法時代的學術的背景及其影響
從西晉時王叔和著《脈經》開始,脈法就進入了後世脈法時期,一直到今日仍然是在這個時期之中。它歷經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現代。這段時間亦正是祖國醫學發展壯大,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巨...
2017-03-07 -
寸口脈臟腑分屬的淵源
寸口脈臟腑分屬導源於《內經》,有四段經文可據。《素問·脈要精微論》:“尺內兩傍,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
2017-03-07 -
脈診主要學術思想
一、以陰陽為辨脈總綱。 陰陽學說不但是辨脈總綱,而且也是仲景辨脈總綱,即將不同脈象,首先分為陰脈、陽脈,在此辨別陰脈、陽脈的基礎上,再辨陰證、陽證。如;“問日:脈有陰陽,何謂也?答日:凡脈大浮數動...
2017-03-07 -
辨證傷寒派學術特點
一、強調六經辨證之法可以識萬病 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六經辨證,以此指導立法處方,是辨證傷寒派的主要特點。他們強調《傷寒論》的六經決非為傷寒一病而設,而是分司諸病的提綱,傷寒當宗此六經,雜病亦當宗此六經...
2017-03-07 -
丹溪雜病派學術特點
一、認為氣血失調是疾病的基本病機 《靈樞·本髒篇》指出:“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用於性命者也”。說明氣血津液是維持臟腑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與易水內傷派不同,丹溪雜病派著眼這些體內物質基礎的變化...
2017-03-07 -
易水內傷派的學術特點
一、重視發病中的正虛因素 按照《內經》的傳統理論,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的原因雖錯綜複雜,但綜其大要,不外乎正虛與邪實兩方面的原因。“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明正虛是發病的主要因素,邪湊乃正虛的結果。易水...
2017-03-07 -
溫疫派的學術特點
一、以溫疫病為主要研究物件 溫疫,是一種感受疫癘之毒而發生的急性熱病,其特點是發病急,病情險惡,具有強烈的傳染性,能引起流行。歷史上溫疫多次流行,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溫疫派就是在與瘟疫鬥爭中逐...
2017-03-07 -
通俗傷寒派的學術特點
一、以廣義傷寒為研究物件 傷寒的涵義有廣狹之分,廣義的傷寒是外感熱病的統稱,狹義的傷寒則是外感風寒所致的病症。通俗傷寒派以論廣義傷寒為主,例如朱肱的《類證活人書》除論狹義傷寒以外,尚論證了傷風、熱...
2017-03-07 -
腹針技術的學術淵源
腹針是通過刺激腹部穴位調節臟腑平衡來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方法。在前人運用腹針治療疾病的經驗基礎之上,薄智雲先生在臨床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偶然發現了腹針療法的神奇,於是通過進一步探索研究,形成了一套有廣...
2017-03-07 -
國醫大師唐祖宣的學術思想
唐祖宣教授的學術思想是法于古籍精華,並基於此而創新,總體概括為注重陽氣、因瘀致病、因病致瘀、痰瘀互結四個方面。 注重陽氣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此言意指兩個重要中醫基本理論,...
2017-03-08 -
《神農本草經》的學術貢獻
《神農本草經》規定了藥物的劑型 《神農本草經·序錄》認為:“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主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並隨藥性,不得違越。”此處一方面體現了在2000年...
2017-03-09 -
糖醋藕片與曹雪芹的淵源
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不僅是位文學巨匠,還是位烹飪高手。有一天他邀請兩位好友到家中坐客,問道:“你們想吃什麼菜呀?”其中一人說:“做個‘身體白又胖,常在泥中藏,渾身是蜂窩,生熟均可嘗’吧。”曹雪芹點頭...
2015-03-25 -
國醫大師徐經世“從中調治”學術思想內涵
國醫大師徐經世出身中醫世家,自幼學醫,熟讀經典,尤其推崇李東垣、朱丹溪、葉天士等人的學術思想,反復研讀專著,用心領悟,體會尤深,先生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術思想體系,內科雜病“...
2017-03-10 -
強調病機淵源
開文倒敘,先從中醫基礎理論來分析病機淵源,陳述辨證思路,然後引出本例的臨床症狀等直敘內容,最後呼應開始的理論引導,環環相扣,點出病機與治法,分析比較詳實,思維跨度較大,是豐富經驗的體現。 病案...
2017-03-11 -
中馬推廣中醫藥學術
“國際中醫技術特色傳承發展大會暨馬中友好中醫藥學術交流大會”日前在馬來西亞柔佛州舉行,兩國學者就民間傳統醫藥發展前景以及特色技術等進行了交流。 會議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和馬來西亞柔佛州施診團以及馬來西...
2017-03-12 -
第六屆臺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舉行
3月15~16日,第六屆臺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在臺灣大學醫學院會議中心舉行。大會以“傳承、創新、全球化”為主題。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中醫藥專家和中醫藥工作者共2200余人出席會議,共同討論分享最...
2017-03-12 -
維生素命名的淵源
在已發現的十幾種維生素中,絕大多數都有一個以英文字母命名的名字,如視黃醇被稱為維生素A,鈣化醇被稱為維生素D,生育酚被稱為維生素E,生物素被稱為維生素H等等。這是因為,在20世紀20年代,維生素...
201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