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蛋真的比普通的雞蛋更營養嗎?在坊間有說法認為土雞蛋營養價值更高, 因而受到了追捧, 導致假冒偽劣的土雞蛋越來越多。 有什麼辦法可以選擇到優質的土雞蛋呢?在這裡, 就來教大家幾招挑選土雞蛋的方法, 千萬別錯過了。
土雞蛋營養價值更高?
土雞蛋和普通雞蛋的營養價值雖各有側重, 其實可忽略不計。 此前有機構對不同地域、不同品種、不同養殖方式的幾十個批次雞蛋進行了檢測, 結果顯示, 傳統農村散養方式產的雞蛋和集中式飼養產出的雞蛋, 所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鈣、磷、鐵等營養物質的含量基本一致。
由此可見, 土雞蛋並不是“更加營養”的代名詞, 它和普通雞蛋的不同更多體現在口感上。 土雞蛋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 非常適合做煮雞蛋和煎蛋, 簡單的烹調方法能將它優良的口感完全發揮出來。 若非要究其不同, 畜牧學方面的研究資料和食品測定資料顯示, 土雞蛋和洋雞蛋相比, 歐米茄脂肪酸和卵磷脂比例略高一些, 對促進膽固醇的代謝和保護心血管確實有些好處。
關於土雞蛋常見3大誤區
誤區一:農家蛋更營養。 真正的農家蛋(土雞蛋)可能會更好吃一些。 但檢測表明, 農家蛋的各個營養素含量並不比普通雞蛋更高。 另外, 放養土雞的產蛋環境衛生狀況不好把控, 雞蛋受到糞便污染的可能性較大。
誤區二:紅殼蛋比白殼蛋有營養。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紅殼蛋更有營養, 市場上紅殼蛋的價格也更貴。 檢測表明, 蛋殼的顏色和雞品種有關, 與營養無關。
誤區三:“初生蛋”和“功能蛋”更有營養。 一般來說, 雞在生長期130~160天之內所產的蛋都會被稱為初生蛋。 沒有任何檢測證據表明, 初生蛋的營養素含量比普通雞蛋更多。 實際上, 初生蛋個頭較小, 每個約40克, 因重量不夠標準, 在國外是不允許出售的。 功能蛋是指通過飼料技術使雞蛋富含鋅、碘、硒、鈣等營養素。 這聽起來很好, 但實際上, 因為沒有標準也不好檢測, 很多產品都有過度宣傳之嫌。
如何挑選土雞蛋?
看蛋清。 土雞蛋的蛋清比較粘稠, 顏色帶一點黃色,
看蛋黃。 打開蛋殼, 可以看到其中的蛋黃所占的比例比較大, 蛋黃可不少哦。 然後用牙籤可以把蛋黃輕輕的挑起來, 洋雞蛋卻很難做到哦。
炒雞蛋。 將雞蛋打碎, 將蛋黃和蛋清攪勻, 然後炒, 如果發現雞蛋比較散亂, 說明是洋雞蛋, 如果雞蛋連成一塊, 說明是土雞蛋。
聞氣味。 將雞蛋煮熟, 然後剝殼後聞氣味, 如果比較清香, 吃著口感好, 說明是土雞蛋, 但是如果聞著有一股腥味口感不好說明不是土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