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紫蘇葉

紫蘇葉的功效:

解表散寒, 行氣和胃。 用於風寒感冒、咳嗽嘔惡、妊娠嘔吐、魚蟹中毒。

發表, 散寒, 理氣, 和營。 治感冒風寒, 惡寒發熱, 咳嗽, 氣喘, 胸腹脹滿, 胎動不安。 並能解魚蟹毒。

用於感冒風寒, 發熱惡寒, 頭痛鼻塞, 兼見咳嗽或胸悶不舒者。 本品能發散表寒, 開宣肺氣, 可與生薑同用。 兼有咳嗽者, 常配伍杏仁、前胡等, 如杏蘇散;若兼有氣滯胸悶者, 多配伍香附、陳皮等, 如蘇散。 用於脾胃氣滯, 胸悶, 嘔吐之證。 本品具行氣寬中, 和胃止嘔功效。 偏寒者, 每與藿香同用;偏熱者, 可與黃連同用。 偏氣滯痰結者, 常與半夏、厚樸同用。

又用於妊娠嘔吐, 胸腹滿悶, 常與陳皮、砂仁配伍, 以加強其止嘔、安胎的效果。 用於進食魚蟹而引起的腹痛、吐瀉, 單用或配生薑, 白芷煎服。

紫蘇葉的作用:

1、解熱作用

用紫蘇葉煎劑及浸劑2克/公斤經口給予傷寒混合菌苗發熱的家兔, 有微弱的解熱作用;用朝鮮產紫蘇的浸出液, 給予因溫刺而發熱的家兔, 亦有較弱的解熱作用。

2、抗菌作用

紫蘇葉在試管內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長。

3、對血糖的影響

紫蘇油0.35毫升/公斤給予家兔口服, 可使血糖上升;紫蘇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蘇醛作成肟後, 口服的升血糖作用較紫蘇油更強, 將此肟溶於橄欖油中皮下注射, 亦有作用, 但較緩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2~3錢。 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溫病及氣弱者忌服。

①《本草經疏》:病屬陰虛, 因發寒熱或惡寒及頭痛者, 慎毋投之, 以病宜斂宜補故也。 火升作嘔者亦不宜。

②《本草通玄》:久服泄人真氣。

【附方】:

①治傷風發熱:蘇葉、防風、川芎各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甘草六分。 加生薑二片煎服。 (《不知醫必要》蘇葉湯)

②治卒得寒冷上氣:幹蘇葉三兩, 陳橘皮四兩, 酒四升煮取一升半, 分為再服。 (《補缺肘後方》)

③治咳逆短氣:紫蘇莖葉(銼)一兩, 人參半兩。 上二味, 粗搗篩, 每服三錢匕, 水一盞, 煎至七分, 去滓, 溫服, 日再。 (《聖濟總錄》紫蘇湯)

④治傷寒啘不止:赤蘇一把, 水三升, 煮取二升, 稍稍飲。 (《補缺肘後方》)

⑤治胎氣不和, 湊上心腹, 脹滿疼痛, 謂之子懸:大腹皮、川芎、白芍藥、陳皮(去白)、紫蘇葉、當歸(去蘆, 酒浸)各一兩, 人參、甘草(炙)各半兩。 上細切,

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 生薑五片, 蔥白七寸, 煎至七分, 空心溫服。 (《濟生方》紫蘇飲)

⑥治乳癰腫痛:紫蘇煎湯頻服, 並搗封之。 (《海上仙方》)

⑦治金瘡出血:嫩紫蘇葉、桑葉, 同搗貼之。 (《永類鈐方》)

⑧治攧撲傷損:紫蘇搗敷之, 瘡口自合。 (《談野翁試驗方》)

⑨治蛇虺傷人:紫蘇葉搗汁飲之。 (《千金方》)

⑩治食蟹中毒:紫蘇煮汁飲之。 (《金匱要略》)

⑾治寒瀉紫蘇葉15克, 水煎加紅糖6克沖服。

⑿解食魚、鱉中毒:紫蘇葉60克, 煎濃汁當茶飲, 或加薑汁十滴調服。

⒀子宮下垂:紫蘇葉60克, 煎湯熏洗。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