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身熱, 或熱勢不揚, 微惡風, 無汗或少汗, 頭昏脹重, 鼻塞流涕, 胸悶泛惡, 舌苔黃膩, 脈濡數。 見於夏秋季節。
病因病機:感受夏季當令之暑邪, 暑多夾濕, 暑濕傷表, 表衛不和, 肺氣不宣, 氣機不暢。
治則治法:清暑祛濕解表。
方藥:藿香正氣散加減。 廣藿香10g, 佩蘭10g, 紫蘇葉10g, 桔梗6g, 大腹皮10g, 白術10g, 陳皮10g, 茯苓15g。 加減:裡濕偏重, 加蒼術10g, 豆蔻(後下)3g以祛濕;小便短赤, 加六一散(包煎)6g以清暑利濕。
症狀:身熱, 或熱勢不揚, 微惡風, 無汗或少汗, 頭昏脹重, 鼻塞流涕, 胸悶泛惡, 舌苔黃膩, 脈濡數。 見於夏秋季節。
病因病機:感受夏季當令之暑邪, 暑多夾濕, 暑濕傷表, 表衛不和, 肺氣不宣, 氣機不暢。
治則治法:清暑祛濕解表。
方藥:藿香正氣散加減。 廣藿香10g, 佩蘭10g, 紫蘇葉10g, 桔梗6g, 大腹皮10g, 白術10g, 陳皮10g, 茯苓15g。 加減:裡濕偏重, 加蒼術10g, 豆蔻(後下)3g以祛濕;小便短赤, 加六一散(包煎)6g以清暑利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