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 氣候乾燥, 冬天寒氣未散盡, 陽氣已經開始生髮, 於是“上火”或了多發病。 不少人口角發炎、眼睛乾澀發紅, 甚至大便幹結, 小便發黃, 牙旅、咽喉腫痛等, 這時人們都會選擇服用祛火藥。
造成人們常說的“上火”的原因有很多, 多由於飲食起居不當引起, 一般分為外感之火和內生之火兩種。 外感之火主要與自然界的氣候變化相關, 如春天幹噪, 屬於溫熱的氣候, 這種條件下人體就容易上火。 是因人體臟腑功能失調引起的。
“上火”後不可隨便服祛火藥, 首先應分析原因。 通常, 人體“上火”時都處於一種亞健康狀態,
中藥“降火”具有獨特的功效。 根據患者不同的症狀、年齡、性別, 按“滋陰清熱、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用藥原則, 辨證用藥。 有咽喉乾燥疼痛者可用菊花、金銀花、生甘草、膨大海泡水喝;牙齦腫痛可以服用牛黃上清丸, 但同時有腹瀉、腹痛者不宜服用;口乾舌燥、鼻出血兼有痰多咳嗽症狀的可用羚羊清肺丸等:口舌、鼻內生瘡, 口角發炎者則可選用黃連上清片、三黃片等, 或外用西瓜霜;小便黃赤可服淡竹葉水;治療上火引起的便秘可用決明子煮水加入適量蜂蜜後飲用。
另外, 小兒易發肺火, 出現肺熱鬱閉、痰熱咳嗽的患兒可服用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草湯;而陰虛肺熱、雙顴潮紅、咽幹消瘦者可服用養陰清肺口服液。 青壯年人易發肝火, 可口服杞菊地黃丸等;中年人易發胃火, 可用龍膽瀉肝湯等:老年人易發虛火, 可用知柏地黃丸。 婦女易發心火, 可用棗仁安神丸。 如果是由於情緒變化引起肝火上升, 還應注意調節自己的心態, 儘量避免大喜、大悲和焦慮煩躁等情緒。
降火除了用藥, 在飲食上也應注意, “上火”期間應嚴格做到少吃或不吃辛辣的食物。 不喝烈酒, 做到多魚少肉, 特別是應少吃牛羊肉以及火鍋等。 還可適當多吃一些帶寒涼性質的水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