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咳嗽 朱震亨醫案

丹溪治一男子, 35歲。 因連夜勞倦不得睡, 感咳疾, 痰如黃白膿, 咳聲不出, 時初春大寒, 醫與小青龍湯四帖, 覺咽喉有血腹氣上逆, 遂吐血線自口中左邊出一條, 頃遂止。 如此每一晝夜十餘次, 診其脈弦大散弱, 左大為甚, 人倦而苦於咳。 丹溪雲:此勞倦感寒, 因服燥熱之劑以動其血, 不急治恐成肺痿, 遂與參、歸、芍、陳皮、炙甘草、生甘草、不去節麻黃, 煎成入藕汁, 服兩日而病減嗽止。 卻於前藥去麻黃, 又與四帖, 而血證除, 脈之散大未收斂, 人亦倦甚, 食少。 遂於前藥去藕汁, 加黃芩、砂仁、半夏, 至半月而安。

評析:咳嗽一病, 雖《內經》有“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之論,

但其總與肺臟有關。 因此一般多從肺臟論治。 但分析此案, 則不僅如此。 此證因勞倦感寒而發病, 雖當時正是初春大寒之季節, 但吐痰黃白如膿, 說明痰象黏稠, 肯定非屬寒證, 必然導致火盛傷肺金動血而致咯血。 此時治療, 後世多從養陰潤肺、涼血止血人手。 正如丹溪在案中所說:因服燥熱之劑以動其血, 不急治, 恐成肺痿。 但丹溪治療時卻選用一派甘溫益氣健脾之品, 如人參、黃芪、白術、甘草、陳皮之屬, 全然不忌諱其甘溫之性, 是分析研究本案之關鍵, 當詳加剖析。

此證雖屬外感為病, 然已先有勞倦內傷之因, “人倦而苦於咳”, 說明病人已有氣虛之證, 再者, 雖然進溫燥之藥動血易於傷陰, 然氣血同源,

更說明其動血之後, 氣耗為其主要病機;三者, 其兩脈弦大, 左大尤甚, 大脈屬陽, 主熱, 說明患者仍有內熱蘊存。 鑒於以上三點, 可見病機屬於中氣虛衰, 肺熱內盛。 朱丹溪繼承東垣學術觀點, 從氣火失調角度治療, 以人參、黃芪、白術、陳皮、炙甘草等一派甘溫益氣、健脾補中之品, 補脾中元氣以扶正, 先入藕汁涼血止血, 兼清肺熱, 血止則改加黃芩以清肺熱, 再加入麻黃以宣達肺氣, 益氣補中、清宣肺熱之劑, , 恰對病機故能藥到病除。 朱氏宗東垣之法但不強調陰火之潛藏使東垣之法又為之一變, 從中可體會到丹溪兼取諸家之長, 靈活變通的特點。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