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鄒雲翔內耳眩暈病醫案

安×七×, 男, 47歲。 1965年3月3日初診。 患者訴1962年發現血壓高(160/100毫米汞柱), 頭暈, 噁心欲吐, 口幹, 兩目痛脹, 頭轉動不自然, 看書二、三分鐘後, 即頭暈噁心, 亦不能看戲及電影等。 經西醫檢查診斷為美尼爾氏綜合征, 迷路積水, 原發性高血壓, 可疑早期冠心病。 用過中西藥治療, 但不見效果。 來診時症如上述, 血壓波動在130~150/100~110毫米汞柱之間, 脈細弦。 系精氣神俱不足, 肝腎並虛。 方擬補精益氣, 安神和絡化痰, 佐以熄風潛陽, 標本兼顧為法。

處方:煆磁石30克(先煎), 石決明18克(先煎), 生牡蠣30克(先煎), 白蒺藜12克, 制稀薟9克, 西羌活1.2克, 北細辛0.45克, 甘杞子15克,

制首烏5克, 紫河車5克, 炒當歸9克, 炒白芍9克, 五味子2.4克, 白沙參3克, 炙黃芪12克, 旋複花5克(包煎), 海蛤粉5克(包煎), 南沙參12克, 法半夏5克, 橘絡紅各3克, 川貝母5克(杵), 夏枯草9克, 雲茯苓9克。 15劑。

4月17日複診:諸症皆有好轉, 頭頸轉動尚欠靈活, 追溯病史, 尚有肺癆史。 仍守原方加益肺腎通督脈之品, 原方加金毛狗脊9克, 鹿角片5克, 冬蟲夏草3克, 石決明改增至30克。 服15劑後, 血壓降至正常範圍, 口幹頭暈, 目痛脹均得減輕, 能看書10分鐘亦不發生頭暈, 頸部轉動亦較前為自如。

按:本例患者西醫診斷為美尼爾氏綜合征, 迷路積水, 原發性高血壓病。 稍用腦則發生頭暈, 噁心, 兩目痛脹, 中醫稱之為眩暈病。 本症既非單純風、火、痰之實證, 亦非單純之氣血不足、肝腎虧虛之虛候,

而是精氣不足, 肝腎並虛, 肝陽痰火為患。 鄒老認為病情複雜, 治應標本兼顧。 初診時, 陰陽並補, 氣血兩益, 肝腎同滋。 痰火固宜清化, 然病久痰逆絡痹, 須兼而治之, 故溫清潤化同用, 苦降和絡並施, 佐以石決明、牡蠣、白蒺藜, 平肝熄風潛陽。 用羌活、細辛者, 取其引藥上下分行。 二診時又加補益肺腎, 溫通腰府之品, 使督脈得通, 故頭頸轉動可得自如。 上方雖大, 但配伍精巧, 藥味雖多, 因其內臟機能多方面衰退, 故不嫌其雜。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