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 52歲。 因陣發性咳嗽、哮喘就診, 以支氣管哮喘入院。 經對症治療, 8天后症狀減輕, 患者自己要求出院。 2個月後, 再次因咳嗽、哮喘入院呼吸科, 按支氣管哮喘治療3天, 效果不理想。 後經到我院消化科門診就診, 仔細詢問病史, 有反酸、反食、胃灼熱等症狀, 疑為反流性食管炎。 內鏡檢查顯示, 食管黏膜有2處大於5mm的破損;食管滴酸試驗出現胸骨後疼痛伴胃灼熱。 診斷為反流性食管炎。 經調整飲食方式和制酸治療, 患者咳嗽、哮喘症狀消失, 反酸、反食症狀減輕。
據統計, 因反流性食道炎引起的咳嗽, 約占慢性咳嗽的10%~20%,
反流性食道炎可以通過胃鏡檢查得到確診。 反流性食道炎是一種慢性疾病, 一旦確診, 治療要點是:減少胃食管反流, 減輕對食管和食管外氣道等組織的刺激和損害;加快胃排空, 增強食管消除作用;降低胃酸濃度,
專家提醒說, 反流性食道炎患者睡覺時最好將上身部位稍抬高, 平時要戒煙、限酒, 減少脂肪攝入, 忌食辛辣, 睡前2~3h勿進食、少飲水等。 同時在生活中要避免暴飲暴食, 特別要避免飲酒太多導致經常嘔吐等不良的生活習慣。 只要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大多能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