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診斷化膿性關節炎

化膿性關節炎的發生是由於正氣不充, 邪氣壅滯, 毒蘊關節, 氣滯血瘀, 經絡阻塞, 津液不能輸布, 濕熱內蘊, 腐筋傷骨發為本病。 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 依臨床表現可分為初期、成膿期和潰後三個階段。

1、火毒內蘊

證候:病變處於初期。 惡寒發熱、全身不適, 病變關節疼痛、壓痛, 不能完全伸直, 活動受限, 局部腫脹, 灼熱。 關節穿刺抽出漿液性滲出液。 舌苔薄黃, 脈數。

辨析:火熱之邪客于營衛, 全身不適, 惡寒發熱;氣滯血瘀、經絡阻塞, 病變部位腫脹疼痛, 熱邪致病, 局部灼熱, 脈數。

2、濕熱釀膿

證候:病變處在成膿期。

寒戰、高熱, 汗出熱不退。 病變關節紅腫劇痛, 灼熱, 拒按, 徹夜難眠, 病變關節畸形、不能活動。 關節穿刺液呈絮狀漿液, 或鏡下有膿球。 舌紅, 苔黃膩, 脈數。

辨析:寒戰、高熱、汗出熱不退為濕熱之毒內侵, 正邪交爭。 局部紅腫熱痛, 穿刺液有膿球是濕熱為患, 劇烈疼痛是成膿的標誌;舌紅, 苔黃膩, 脈數為濕熱之邪為患。

3、正虛邪實

證候:病變處成膿未潰或已潰毒邪未解之時。 發熱, 全身不適, 局部紅腫熱痛, 關節穿刺呈膿液, 或潰後有大量厚稠膿液, 疼痛減輕。 舌紅苔黃, 脈數。

辨析:膿液為氣血所化生, 膿成或已潰, 膿液外泄, 耗損氣血;膿毒外泄, 邪隨膿出, 全身和局部症狀減輕, 出現正虛邪實之證;舌紅苔黃、脈數為邪熱未盡之象。

4、氣虛血瘀

證候:病變處在後期。

熱退身涼, 神疲乏力, 面色無華, 關節攣縮腫痛, 舌淡、苔薄、脈細或澀。

辨析:邪氣已退, 身涼熱退, 正氣已虛、神疲乏力、面色無華;關節攣縮腫痛為血瘀所致, 氣虛血瘀可見舌淡苔薄、脈細或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