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在我們身體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有的時候不小心就受傷了。 關於膝關節的病症有很多, 比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那麼什麼是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呢?怎麼治療關節半月板損傷呢?通過下文來瞭解一下吧。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膝關節不協調的旋轉和屈伸運動, 可引起半月板的損傷。 由於傷力不同, 損傷的程度可有差異。 如半月板破裂傷, 一般需外科手術治療;若損傷程度較輕, 用按摩手法治療, 適當配合功能鍛煉, 多數病人可獲得較好效果。
膝關節有內、外兩個半月狀軟骨板, 由纖維骨構成,
半月板的存在, 有利於膝關節的穩定及屈伸、旋轉活動, 並可調解膝關節內的壓力、吸收或緩衝對膝關節的衝擊力量。 一旦半月板受到損傷, 膝關節即失去穩定性及正常的活動功能, 出現一系列臨床症狀和體征。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病因病理
本病多由外力所致。 引起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外力因素, 有撕裂性外力、研磨性外力和嵌頓性外力三種。
1.撕裂性外力:常發生於內側半月板。 在膝關節半屈曲狀態的旋轉動作時, 股骨牽動側副韌帶, 韌帶又牽拉內側半月板的邊緣部, 而使之產生撕裂。
2.研磨性外力:多發生於外側半月板。 因正常的膝關節稍有外翻,
3.嵌頓性外力:亦常發生於外側半月板。 在膝關節半屈位時內收著地, 身體旋轉, 迫使小腿突然外旋伸直時, 外側半月板未能及時回到原位, 被擠壓在股骨外側髁與脛骨上端外髁關節面之間, 而產生嵌頓。
半月板損傷後, 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病理改變。 如半月板撕裂、變性、邊緣及周圍筋肉組織增生、肥厚、水腫等。
臨床表現與診斷
1.病史
有典型的膝關節扭傷史。
2.症狀
傷後局部瘀腫, 膝關節彈響, 活動受限制, 疼痛、交鎖, 但尚能勉強行走, 局部(內、外側膝眼穴或國橫紋兩側)壓痛。 患膝軟弱無力, 邁步不穩, 下樓梯時更為明顯。
(1)半月板撕裂:常見於內側半月板的外緣部(膝關節內側相當於半月板的關節囊附著處), 局部多有輕微紅腫、疼痛, 膝關節活動時痛劇。 若前角破裂, 伸膝時(股骨髁的關節面向後推擠半月板)引起疼痛。 中部橫裂時, 多在負重時痛劇;縱行破裂時(因股骨髁突入破裂部), 膝關節不能屈、伸活動, 常出現交鎖。 時久者, 病人多可找到解除交鎖的辦法, 使劇痛緩解。 半月板撕裂, 時久不愈者, 可出現股四頭解萎縮。
(2)半月板分層破裂:每當負重及研磨時疼痛。 無明顯損傷史, 系由過多地磨損或多次微細損傷而致病。 臨床易誤診。
(3)半月板嵌頓:傷膝疼痛劇烈, 呈半屈狀(不能伸直或全屈), 膝關節被動過伸時疼痛增劇。
3.檢查
(1)研磨試驗:病人俯臥于床上。 術者用一膝部壓在傷肢大腿後面, 將傷膝屈曲九十度, 雙手握足下壓, 並作內、外旋轉動作, 再由極度屈曲位慢慢伸直, 使股、脛骨關節面與半月板產生磨擦。 若在某個角度出現疼痛, 則說明某部半月板有損傷。 外旋時外側產生疼痛, 則提示外側半月板損傷;內旋時內側產生疼痛, 則提示內側半月板損傷;疼痛若發生于極度屈曲位, 則說明後角損傷;膝關節屈曲九十度時疼痛, 則說明體部撕裂;膝關節伸直位時疼痛, 則說明半月板前角撕裂。 反之, 雙手托握足跟、足背, 將小腿提起(使膝關節間隙增寬),旋轉小腿時產生疼痛,則提示有十字韌帶、側副韌帶損傷。
(2)膝關節旋轉試驗(麥氏征):病人仰臥位,健則下肢伸直。術者一手握住傷肢足掌部,另手扶住膝部,使傷肢儘量屈曲,而後握足之手將小腿內收、外旋,然後緩慢伸直膝關節,內側疼痛或伴有響聲,則說明內側半月板損傷。反之,則為外側半月板損傷。
(3)X檢查:正、側位元片,多無異常顯示,故對診斷意義不大,但可排除骨質病變。空氣或碘酒造影,有助於本病的診斷。
依據扭傷史及臨床症狀、體征,一般可做出初步診斷。但急性期,因有創傷性滑膜炎,或同時伴有膝部其它組織損傷,可引起關節內積液、腫脹明顯,即使有典型交鎖症狀或半月板明顯移位,也不易確定診斷。此時,應注意觀察,待腫脹消腿後再作複查,必要時借助於X線片。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治療
手法治療本症的目的,在於使瘀腫消散,嵌頓解除,血活痛止,恢復功能。手法操作如下:
1.外側半月板損傷
(1)外旋過伸屈膝法:適用於外側半月板急性嵌頓,病人取仰臥位。術者立於傷側,一手握傷肢膝部,另手拿其踝部,在小腿被動外旋姿勢下過伸膝關節;繼而,立即將膝關節過度屈曲(此時,多有明顯的半月彈響或復位感覺),再緩緩伸直膝關節。
(2)迴旋伸膝按壓法:適用於外側半月板輕度撕裂傷,病人取仰臥位。術者立於傷側,一手握拿傷肢踝部,另一手拇指按壓外側半月板痛點,餘四指扶住膝內側,兩手協同動作,屈膝九十度,將小腿內收、外旋,並迅速外展、伸直膝關節;此時,按壓外側半月板痛點之拇指趁機向內按壓半月板前角,並順關節間隙擠壓半月板邊緣。偶可聞及半月板破裂處的閉合聲。
2.內側半月板損傷
(1)內旋過伸屈膝法:適用於內側半月板急性嵌頓。操作方法與“外旋過伸屈膝法”相似,但應在小腿被動內旋姿勢下過伸與過屈膝關節。
(2)迴旋伸膝按壓法:適用於內側半月板輕度撕裂傷。與外側半月撕裂傷手法操作相似,但應在屈膝姿勢下,使小腿外展、內旋、內收,同時將膝關節伸直,另手(拇指按壓於內側半月板前角,餘四指扶膝關節外側)復位方法相同。
3.結束手法
(1)揉搓推按屈伸法:雙手掌輕揉、搓傷膝關節兩側,以溫熱感為度。繼之,以雙手拇指沿關節間隙自前向後推理、按壓兩側半月板邊緣數遍;而後,術者兩手分別握拿傷肢踝部及膝部,由小幅度到大幅度的緩慢屈、伸膝關節數次。
(2)按壓俞穴止痛法:用拇指揉壓相應穴位,以達到止痛的目的。外側半月板損傷,取膝陽關、外膝眼、陽陵泉、氣沖等穴為主。內側半月板損傷,取曲泉、膝關、內膝眼、陰陵泉、沖門穴為主。
注意事項
1.術後繃帶包紮固定,休息2周。其間可用熱醋洗,每週2到3次,必要時,可外敷中藥(方劑附後)。
2.本手法對於急性半月板嵌頓或半月板邊緣輕度撕裂傷,療效較滿意。半月板粉碎性破裂傷,或伴有風濕性膝關節炎者,其療程一般較長,效果不甚滿意。若系粉碎性破裂傷,反復出現關節交鎖者,經較長時間治療無明顯好轉;可考慮外科手術切除半月板。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外敷中藥處方
(1)一號外敷藥處方:白芨、白芍、甜瓜籽、合歡皮、續斷、千年健各五十克,土鼈、遠志、萆解、白芷各十六克,甘草9克(中年人可加檀香、三七、廣木香各十六克)。
用法及功效:上藥共研細末,用水調勻,然後加雞蛋清調敷傷處。有逐寒、散瘀、消腫、止痛、續筋之功效。
(2)二號外敷藥處方:海桐皮、紫荊皮、羌活、獨活各3克,土鼈、木香、牛膝、續繼、兒茶各6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蜂蜜調敷。適用於半月板損傷伴有韌帶撕裂者。
結語:上文主要給大家介紹了關於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相關知識,文中給大家介紹了它的基礎知識,還講到了它的治療方法。大家在處理的時候可以加以參考運用,對治療非常有益。
將小腿提起(使膝關節間隙增寬),旋轉小腿時產生疼痛,則提示有十字韌帶、側副韌帶損傷。(2)膝關節旋轉試驗(麥氏征):病人仰臥位,健則下肢伸直。術者一手握住傷肢足掌部,另手扶住膝部,使傷肢儘量屈曲,而後握足之手將小腿內收、外旋,然後緩慢伸直膝關節,內側疼痛或伴有響聲,則說明內側半月板損傷。反之,則為外側半月板損傷。
(3)X檢查:正、側位元片,多無異常顯示,故對診斷意義不大,但可排除骨質病變。空氣或碘酒造影,有助於本病的診斷。
依據扭傷史及臨床症狀、體征,一般可做出初步診斷。但急性期,因有創傷性滑膜炎,或同時伴有膝部其它組織損傷,可引起關節內積液、腫脹明顯,即使有典型交鎖症狀或半月板明顯移位,也不易確定診斷。此時,應注意觀察,待腫脹消腿後再作複查,必要時借助於X線片。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治療
手法治療本症的目的,在於使瘀腫消散,嵌頓解除,血活痛止,恢復功能。手法操作如下:
1.外側半月板損傷
(1)外旋過伸屈膝法:適用於外側半月板急性嵌頓,病人取仰臥位。術者立於傷側,一手握傷肢膝部,另手拿其踝部,在小腿被動外旋姿勢下過伸膝關節;繼而,立即將膝關節過度屈曲(此時,多有明顯的半月彈響或復位感覺),再緩緩伸直膝關節。
(2)迴旋伸膝按壓法:適用於外側半月板輕度撕裂傷,病人取仰臥位。術者立於傷側,一手握拿傷肢踝部,另一手拇指按壓外側半月板痛點,餘四指扶住膝內側,兩手協同動作,屈膝九十度,將小腿內收、外旋,並迅速外展、伸直膝關節;此時,按壓外側半月板痛點之拇指趁機向內按壓半月板前角,並順關節間隙擠壓半月板邊緣。偶可聞及半月板破裂處的閉合聲。
2.內側半月板損傷
(1)內旋過伸屈膝法:適用於內側半月板急性嵌頓。操作方法與“外旋過伸屈膝法”相似,但應在小腿被動內旋姿勢下過伸與過屈膝關節。
(2)迴旋伸膝按壓法:適用於內側半月板輕度撕裂傷。與外側半月撕裂傷手法操作相似,但應在屈膝姿勢下,使小腿外展、內旋、內收,同時將膝關節伸直,另手(拇指按壓於內側半月板前角,餘四指扶膝關節外側)復位方法相同。
3.結束手法
(1)揉搓推按屈伸法:雙手掌輕揉、搓傷膝關節兩側,以溫熱感為度。繼之,以雙手拇指沿關節間隙自前向後推理、按壓兩側半月板邊緣數遍;而後,術者兩手分別握拿傷肢踝部及膝部,由小幅度到大幅度的緩慢屈、伸膝關節數次。
(2)按壓俞穴止痛法:用拇指揉壓相應穴位,以達到止痛的目的。外側半月板損傷,取膝陽關、外膝眼、陽陵泉、氣沖等穴為主。內側半月板損傷,取曲泉、膝關、內膝眼、陰陵泉、沖門穴為主。
注意事項
1.術後繃帶包紮固定,休息2周。其間可用熱醋洗,每週2到3次,必要時,可外敷中藥(方劑附後)。
2.本手法對於急性半月板嵌頓或半月板邊緣輕度撕裂傷,療效較滿意。半月板粉碎性破裂傷,或伴有風濕性膝關節炎者,其療程一般較長,效果不甚滿意。若系粉碎性破裂傷,反復出現關節交鎖者,經較長時間治療無明顯好轉;可考慮外科手術切除半月板。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外敷中藥處方
(1)一號外敷藥處方:白芨、白芍、甜瓜籽、合歡皮、續斷、千年健各五十克,土鼈、遠志、萆解、白芷各十六克,甘草9克(中年人可加檀香、三七、廣木香各十六克)。
用法及功效:上藥共研細末,用水調勻,然後加雞蛋清調敷傷處。有逐寒、散瘀、消腫、止痛、續筋之功效。
(2)二號外敷藥處方:海桐皮、紫荊皮、羌活、獨活各3克,土鼈、木香、牛膝、續繼、兒茶各6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蜂蜜調敷。適用於半月板損傷伴有韌帶撕裂者。
結語:上文主要給大家介紹了關於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相關知識,文中給大家介紹了它的基礎知識,還講到了它的治療方法。大家在處理的時候可以加以參考運用,對治療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