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疾病預防>正文

【腸道傳染病】之:細菌性痢疾

什麼是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 是由志賀菌屬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腸道傳染病, 臨床上以發熱、腹痛、腹瀉、裡急後重及黏液膿血便為特徵。

細菌性痢疾的症狀與潛伏期

人感染志賀菌後可以發病或者不發病而僅作為帶菌者。 病人分為急性患者和慢性患者。 急性患者潛伏期數小時至7天, 多數為1-3天, 急性菌痢分為典型、非典型和中毒型。

(1)急性典型菌痢患者約占30-40%, 具有膿血或粘液便、裡急後重和發熱等典型症狀。

(2)急性非典型菌痢症狀輕或不典型, 約占60-70%, 有時僅排稀便、水樣便或黏液便, 故常被誤診為“腸炎”或“消化不良“或被漏診。

(3)中毒型菌痢約占2-3%, 多見 2-7歲兒童, 起病急, 進展快, 初期腸道症狀比較重, 臨床表現為高熱、中毒型休克或煩躁、反復驚厥、昏迷等, 病死率高。 病程超過兩個月稱為慢性患者。 病情多有急性病人反復發作或遷延不愈而形成。

細菌性痢疾的流行季節

菌痢一年四季均有發生, 夏、秋季有明顯季節性高峰。 一般4月初至5月份開始緩慢升高, 6-7月急速上升, , 8-9月達到高峰, 10月份以後逐漸下降, 11月至次年2月為低水準期。

細菌性痢疾是怎麼傳播的?

志賀菌隨糞便排出體外, 通過手(日常生活接觸)、水、食物及蒼蠅等經口傳播。

(1)經生活接觸傳播。 主要通過患者或帶菌者的手及其糞便污染日常用品而傳播。

(2)經水傳播。

水體一旦被志賀菌污染, 在被污染的水體中游泳或喝生水可引起暴發流行。

(3)經食物傳播。 瓜果蔬菜常因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人糞施肥而被志賀菌污染。 生吃未洗乾淨的瓜果、蔬菜可引起痢疾散發病例。 不潔的群體性聚餐是引起食物性傳播的主要形式。

(4)經蒼蠅、蟑螂等生物媒介傳播。

哪些人容易患細菌性痢疾?

菌痢在各年齡均可發生, 嬰兒發病率低, 1歲以後突然升高, 1-5歲形成發病高峰。 70%的菌痢病例和60%的死亡病例發生於5歲以下的兒童, 其次是年老人群及營養不良人群。 集體就餐、城鄉結合部、建築工地、托幼機構、福利院、學校、養老院、勞教、勞改等場所是痢疾高發或暴發的重點人群。

感染過細菌性痢疾, 還會再得病嗎?

人群感染志賀菌後可獲得1個月到1年的短期免疫力,

但是志賀菌分為不同的菌群和菌型, 免疫力各菌群菌型之間無交叉免疫。 免疫力持續時間短且不穩定, 加上不同菌型之間無交叉免疫力, 故易發生重複感染。

細菌性痢疾的治理原則

採用針對性的抗菌藥物進行菌痢的病原治療, 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對患者積極進行對對症治療和支持療法, 可減輕症狀, 消除痛苦, 促進早日恢復健康。 因此,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 在對症和支援療法同時, 合理的選用抗菌藥物, 才能達到滿意的療效, 並可減少併發症和病後帶菌。

為什麼說菌痢治療一定要徹底?

菌痢治療要徹底, 不能以有無症狀作為停止治療的標準, 應以腸道內病變是否癒合作為停藥的根據。

治療過程應反複查大便及做大便培養。 如果藥量不足、療程不夠長、治療不徹底, 則可能轉變成慢性痢疾。 慢性痢疾可以經久不愈, 也可反復急性發作, 經常腹痛、腹脹、腹瀉、排粘液膿血變, 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影響兒童生長發育, 並長期成為傳染源。 要抓緊在急性期治療以達到完全治癒。

平時該如何預防細菌性痢疾

為預防細菌性疾疾的發生必須注意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 喝開水不喝生水, 飯前便後要洗手, 不要隨地大小便。 注意食品必須新鮮, 不吃變質、腐爛、過夜的食物, 存放在冰箱的熟食和生食不能過久, 熟食應再次加熱。 做到生熟分開, 防治蒼蠅叮爬食物, 生吃的食品及水果要清洗乾淨,

最好再用開水洗燙。 得病後要及時就醫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