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
(一)辨證分型治療
1.氣滯血瘀型
證候:頸前腫塊活動受限且質硬, 胸悶氣憋, 心煩易怒, 頭痛目眩, 舌質紫黯, 脈弦數。
治法:理氣化痰, 散瘀破結。
方藥:通氣散堅東加減。 黨參、當歸、天花粉、黃芩、貝母各15g, 川芎、膽南星、炮山甲、海藻、莪術、丹參各12g,夏枯草、蜀羊泉、龍葵、丹參各20g,豬茯苓、石菖蒲各10g。 或四海舒鬱丸東加減。
2.痰凝毒聚型
證候:頸前腫塊有時脹痛, 咳嗽多痰, 瘰鬁叢生, 舌質灰黯, 苔厚膩, 甚則筋骨疼痛, 大便幹, 脈弦滑。
治法:化痰軟堅, 消癭解毒。
方藥:海藻玉壺東加減。 海藻、夏枯草、海帶各15g, 陳皮、川芎、黃藥子各12g,海浮石、海螵蛸、忍冬藤各12g,
3.肝氣鬱滯型
證候:頸前腫塊增大較快, 常伴瘰鬁叢生, 咳唾黃痰, 聲音嘶啞, 咳喘面紅, 有時腹瀉, 小便黃, 舌質紅絳, 舌苔黃, 脈滑數。
治法:疏肝泄火, 軟堅消癭。
方藥:清肝蘆薈丸加減。 川芎8g,當歸6g,熟地、蘆薈各10g,白芍15g,昆布、海蛤粉各12g,牙皂、青皮各10g,天花粉20g,瓜蔞、魚腥草各20g,紫河車、野菊花、土貝母各12g。 或用龍膽瀉肝東加減。
4.心腎陰虛型
證候:患者多為老年, 或患地方性甲狀腺病多年, 突然甲狀腺增大, 聲音嘶啞, 憋氣, 吞咽困難。 或因手術、放療、化療後而心腎陰虛。
治法:滋陰補腎, 養心安神。
方藥:補心丹與都氣丸加減。 天冬、麥冬、丹參、沙參、黨參各15g,柏子仁、棗仁、豬茯苓、山萸肉各12g,丹皮、澤瀉、熟地、山藥、女貞子、仙靈脾、旱蓮草各10g。
(二)專方驗方
1.五海丸 海螺、海蛤粉各20g, 海藻、海螵蛸各15g, 昆布、龍膽草、青木香各10g。 共研細末, 蜂蜜為丸, 每丸6g。 每次2丸, 每日3次。 用於各型甲狀腺癌。
2.消平丹 枳殼3g, 郁金、火硝、仙鶴草各18g, 五靈脂15g, 制馬錢子12g, 幹漆6g。 共為細末, 水泛為丸。 每次服1.5-6g, 每日3次。 對甲狀腺癌有效。
3.消堅丸 蜈蚣6條, 全蠍30個, 僵蠶、山甲珠、炙蜂房、皂角刺各9g, 共為細末, 煉蜜為丸。 每次3g, 每日3次。 對甲狀腺癌有效。
(三)外敷藥物
1.獨角蓮外敷 鮮獨角蓮100g去皮, 搗成糊狀, 敷於腫瘤部位, 上蓋玻璃紙, 並固定。 24小時更換一次。 若為幹獨角蓮, 則研細末,
2.黃藥子、生大黃各30g, 全蠍、僵蠶、土鼈蟲各10g, 蚤休15g, 明礬5g, 蜈蚣5條。 研細末, 用醋、酒各一半調敷, 保持濕潤, 每料用3日, 7次為一療程。
(四)飲食調養
1.蛤肉帶殼60g, 紫菜30g。 水煮熟後, 吃肉吃菜喝湯。 每日1劑, 連服1個月為一療程, 休息7天。 可連用3個療程。
2.海麻雀或海蛇各30g, 煲瘦肉100-150g, 每日1次。
3.白匣根、煙茜根各30g, 煲瘦肉100g, 每日1次, 或與中藥湯劑交替應用。 對甲狀腺癌有效。
4.小麥粉和鮮艾葉揉和成餅, 蒸熟後內服, 每日1個。 用於甲狀腺癌有效。
5.甲狀腺癌術後或放、化療後, 多見氣血兩虛, 或陰虛肝旺之證, 故可配合下列藥粥或藥膳:①首烏粥:首烏60g, 煎取濃汁去渣, 入粳米60g煮粥, 早晚分服。 ②山藥粥;鮮山藥100g(可幹者50g)切碎與粳米60g煮粥, 早晚食用。 ③百合粥:幹百合30g(或鮮百合60g)加冰糖適量與粳米60g煮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