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嚴重失水、高滲狀態為本症的特點, 故迅速補液、擴容、糾正高滲為處理的關鍵。
(1)補液劑量。 一般按病人的失水量相當其體重的10%~12%估計。 精確估計病人的失液量比較困難, 實際上也不必要。
(2)補液速度。 按先快後慢的原則, 一般頭2小時輸1000~2000mL, 頭4小時輸液量占總失水量的1/3, 以後漸減慢, 一般第一日可補給估計失水總量的1/2左右。 尤其是老年病人以及有冠心病者可根據中心靜脈壓補液, 不宜過快過多。 經輸液後血糖降至小於或等於13.9mmol/L時, 液體可改為5%葡萄糖液, 若此時血鈉仍低於正常時,
(3)補液性質。 目前多數主張開始輸等滲液, 優點是大量等滲液不會引起溶血, 有利於恢復血容量和防止因血滲透壓下降過快導致腦水腫。 具體按以下情況掌握:
①對血壓較低、血鈉小於150mmol/L者, 首先用等滲液以恢復血容量和血壓, 若血容量恢復血壓上升而滲透壓仍不下降時再改用低滲液。
②血壓正常, 血鈉大於150mmol/L時, 可一開始就用低滲溶液。
③ 若有休克或收縮壓持續低於10.6kPa(80mmHg)時, 除開始補等滲液外, 應間斷輸血漿或全血。
另外, 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時, 胰島素使用及補鉀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只是糖尿病高滲性昏迷病人所需胰島素量比酮症酸中毒病人小。
預後, 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死亡率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早期診斷與合併症的治療,
預防措施。 由於糖尿病高滲性昏迷即使診斷及時, 治療積極, 死亡率仍很高, 因此積極預防極為重要。 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項:
①注意避免使用使血糖升高的藥物如利尿劑、糖皮質激素、心得安等, 注意各種脫水療法、高營養流汁、腹膜及血液透析時引起失水。
②防治各種感染、應激、高熱、胃腸失水、灼傷等多種情況, 以免發生高滲狀態
③對中年以上病人,
④早期發現與嚴格控制糖尿病。
本症臨床表現可分為以下兩個階段或兩個時期:
(1)典型症狀期。 主要表現為脫水和神經系統兩組症狀和體征。 由於失水則見體重明顯下降、皮膚粘膜乾燥、唇舌乾裂、眼窩凹陷、血壓下降、心跳加快,
(2)前驅期。 本症起病較慢, 在出現神經症狀和進入昏迷前, 主要表現為糖尿病症狀如口渴、多尿和倦怠乏力等加重, 以及反應遲鈍、表情淡漠等。 這主要是由於滲透性利尿失水所致。 前驅期可持續數日至數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