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羚羊鉤藤東加減。
證候表現:除上述閉證的症狀外,
還有面赤身熱,
氣粗口臭,
躁擾不甯,
苔黃膩,
脈弦滑而數
病因病機:肝陽暴張,
陽亢風動,
痰火壅盛,
氣血上逆,
神竅閉阻
治則治法:熄風清火,
豁痰開竅
方用:羚羊鉤藤東加減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四章肝膽病證(卷)·第七節中風(篇)
原文:痰火瘀閉證除上述閉證的症狀外,
還有面赤身熱,
氣粗口臭,
躁擾不甯,
苔黃膩,
脈弦滑而數。
證機概要:肝陽暴張,
陽亢風動,
痰火壅盛,
氣血上逆,
神竅閉阻。
治法:熄風清火,
豁痰開竅。
代表方:羚羊鉤藤東加減。
本方功能涼肝熄風,
清熱化痰,
養陰舒筋,
用於風陽上擾,
蒙蔽清竅而見眩暈、痙厥和抽搐等症者。
另可服至寶丹或安宮牛黃丸以清心開竅。
亦可用醒腦靜或清開靈注射液靜脈滴注。
常用藥:羚羊角(或山羊角)、鉤藤、珍珠母、石決明平肝熄風;膽星、竹瀝、半夏、天竺黃、黃連清熱化痰;菖蒲、郁金化痰開竅。
若痰熱阻於氣道,
喉間痰鳴轆轆,
可服竹瀝水、猴棗散以豁痰鎮驚;肝火旺盛,
面紅目赤,
脈弦勁有力,
宜酌加龍膽草、山梔、夏枯草、代赭石、磁石等清肝鎮攝之品;腑實熱結,
腹脹便秘,
苔黃厚,
宜加生大黃、元明粉、枳實;痰熱傷津,
舌質幹紅,
苔黃糙者,
宜加沙參、麥冬、石斛、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