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經常被誤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0. 8 歲。 1 型糖尿病13 例,2 型糖尿病29 例。 其臨床表現為:意識障礙,包括意識恍惚、淺昏迷、深昏迷,多飲,多尿,噁心,嘔吐,腹痛,消瘦,有不同程度脫水征,低血壓,深大呼吸,發熱。

所有病例在綜合治療的同時,採用補液及小劑量胰島素持續靜脈滴注,並根據血壓變化、心功能狀況、血糖濃度以及電解質變化情況調整液體種類、胰島素用量及使用途徑。 治療結果為:病情緩解38 例,死亡4 例,病死率為9. 5 % ,死亡原因系合併腦出血及腎功能衰竭。

患者的臨床特點為:誘發因素比較明確。 因誤診錯誤地使用高濃度葡萄糖液是最常見的誘因;其次為突然終止胰島素治療或胰島素不恰當減量誘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患者消瘦及脫水的臨床表現比較突出。 特別是1 型糖尿病患者,由於病情隱匿、消瘦等情況,一旦由於感染、腹痛等疾患就診,在高血糖狀態下使用高濃度葡萄糖就易突然誘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而身體素質差的2 型糖尿病患者,在外界誘因下,一旦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脫水症狀尤為突出。 此外,所有患者治療前後血電解質變化很大,因為隨著液體的補充、胰島素的輸入以及酸中毒的糾正,血容量得到補充,血清中鈉、鉀、氯的含量也會隨之發生動態變化。

關於誤診原因的分析:首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早期,常有食欲缺乏或厭食、噁心、嘔吐、腹痛、腹脹,臨床上易誤診為急腹症。

其機制可能與繼發細胞內失鉀及失鎂引起胃腸弛緩性麻痹,以及酮體對消化道黏膜的刺激有關。 有文獻報導,約2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呈急性腹痛伴腸脹氣與腹腔積液;約有7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可有血澱粉酶不同程度的升高,這可能與血液高滲透壓和微循環低灌注對胰腺的損害有關。 其次是,發病誘因表現突出,掩蓋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臨床表現,而醫生在分析病情時又缺乏整體觀念,例如,由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常見的誘因為各種感染,因此常有發熱、咳嗽等局部感染症狀,接診醫生往往只注意局部感染症狀,而忽視了對口渴、多飲、多尿、脫水、低血壓等表現的綜合分析。

診治體會: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關鍵,其不僅能抑制非酯化脂肪酸的釋放,而且還能抑制非酯化脂肪酸在肝內轉換成酮體,增加葡萄糖的利用。 臨床上一直推崇小劑量胰島素持續靜脈滴注。 對這一療法的使用,筆者有如下體會:

一、靜脈滴注胰島素持續時間必須在72 小時以上,這有助於患者機體內水鹽、酸堿失衡狀態的再調整。

二、治療過程中緩慢地降低血糖至關重要。 血糖降低的速度不宜過快,以防發生低血糖。

三、逐漸地將胰島素由持續靜脈滴注過渡到皮下注射。 胰島素劑量同時也應有一個逐步調整的過程。

總之,及時正確的診斷是搶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關鍵,臨床醫生必須提高對該病症的認識,如詳細詢問病史、查看體征,對臨床表現要結合各種檢驗資料全面分析,以便作出正確診斷。

在綜合治療中,醫生要根據病情及血液生化的動態變化,合理調整治療方案。 重視上述兩個方面才能確保搶救成功,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死率。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何治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經確診,應立即進行治療。治療目的在於糾正水和電解質失衡,糾正酸中毒,補充胰島素促進葡萄糖利用,並尋找和去除誘發酮症酸中毒的應激因素。 [詳細答案]

  • 3回答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體什麼時候才消失?

    您好:這種情況可以在胰島素治療的前提下,用鹽糖水靜點,或者少量吃點餅乾之類的,適當補充能量,酮體會消失。不用擔心,通過胰島素治療後酮體應該不是很高,不會有太大影響。近兩年您應用胰島素血糖控制不佳,考... [詳細答案]

  • 3回答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會引起突發死亡嗎?

    您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可導致休克,昏迷,嚴重危及生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於血糖突然升高引起的,會突發心腦血管疾病,會導致突發死亡,如果患了酮症酸中毒儘快到醫院救治。 [詳細答案]

  • 3回答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滲昏迷

    這個就不一定能否醒來了,首先要把酸中毒治療好了 指導意見: 畢竟年紀大了,身體素質畢竟有點差,就在醫院住院看看吧 [詳細答案]

  • 3回答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什麼症狀

    呼吸中可有爛蘋果味、瞳孔固定代謝性酸中毒、血漿膽固醇水準高、心臟毒性作用、肝糖異生增加、少尿、多尿、噁心與嘔吐、血糖值升高、食欲異常、胡蘿蔔素血症、呼吸異常、頭痛全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症狀 指導意...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