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
發病機制不太清楚。 寒冷是其誘發因素。 吸煙與本病的發生、病情進展、症狀惡化、復發、預後密切相關, 戒煙後症狀可以得到緩解。 可能是因為煙鹼有收縮血管的作用, 或對煙草的某些成分發生變態反應。 其他的因素有遺傳因素、性激素、血漿因數異常和高凝狀態、免疫狀態紊亂、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受損等。
2臨床表現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多發於寒冷季節, 以20~40歲男性多見;主要累及下肢, 尤其是左下肢靜脈, 以侵犯足背、蹠、脛動脈多見。 患者多有受冷、潮濕、嗜煙、外傷等病史。 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多發於老年人(50歲以上)。
因血管痙攣、血栓形成, 導致管腔狹窄和閉塞, 並引起供血不足或缺血而產生臨床症狀。 根據疾病發展過程, 臨床分為三期。
1.一期局部缺血期
患者有雷諾現象, 初起患肢有疲勞、寒冷等感覺, 皮膚出現一過性或持續的蒼白、發紺, 麻木、刺痛、灼熱感。 患肢上舉時蒼白, 下垂時膚色變紅。 患者間歇性跛行, 每行走一段路程後覺患肢小腿或足底有酸脹疼痛感而出現跛行, 休息片刻後症狀緩解或消失, 再行走同樣或較短距離時, 患肢酸脹疼痛出現。 隨著病情的加重, 行走的距離越來越短。 部分患者小腿出現游走性紅硬條索(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2.二期營養障礙期
隨著間歇性跛行的行走距離日益縮短, 最終出現在靜息狀態下患肢持續性疼痛,
3.三期組織壞死期
若動脈管腔完全閉塞, 組織供血停止, 則肢端發生幹性壞疽, 指/趾尖或甲周發黑、乾癟, 隨後發展成潰瘍或壞疽。 壞死的指/趾端自行脫落, 形成經久不愈的潰瘍。 合併感染時, 則紅腫明顯, 患足劇烈疼痛, 全身發熱, 轉為濕性壞疽。
3檢查
肢體超聲多普勤、血流圖、甲皺微循環、動脈造影及血脂、血糖等檢查, 可以明確診斷, 有助於鑒別診斷, 瞭解病情嚴重程度。
4診斷
年輕吸煙患者有肢體缺血症狀,
5鑒別診斷
本病需要與閉塞性動脈硬化、雷諾病、糖尿病性壞疽、CREST綜合征、硬皮病等鑒別。
6治療
1.藥物治療
①血管擴張劑;②抗凝劑;③血小板抗聚劑;④改善微循環的藥物;⑤前列腺素E1;⑥止痛劑;⑦血管內皮生長因數;⑧糖皮質激素效果不肯定, 主要在急性期短期使用;⑨合併感染時使用敏感抗生素。
2.手術治療
①腰交感神經切除術;②動脈旁路術;③動靜脈轉流術;④動脈血栓剝離術;⑤截肢術:晚期潰瘍不愈, 壞疽無法控制者, 可採用截肢術。
7預防
患者要保暖, 避免外傷, 戒煙, 早期進行適當運動鍛煉,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的臨床表現為累及下肢, 尤其是左下肢靜脈, 以侵犯足背、蹠、脛動脈多見。 患者多有受冷、潮濕、嗜煙、外傷等病史。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