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遺傳性共濟失調概述

遺傳性共濟失調是一組以共濟失調、辨別距離障礙為突出症狀的神經系統進行性變性疾病。 雖然根據其起病早晚可分為三種類型, 但都有步態不穩、行走搖擺、眼球震顫、發音不清及病情進展緩慢等共同特點。 本病迄今病因不明, 多數為遺傳性。 其病多累及小腦、脊髓及周圍神經系統。 現代醫學除了體療之外尚無有效治療方法。

針灸治療本病, 首見於1964年, 為個案報告, 七十年代亦僅只一篇以頭針治療本病的臨床文章。 八十年代雖有多篇, 但均為個案。 所以本病的較大樣本的深入觀察實際上是在1990年之後。

綜合已收集到的1990~1996年的6篇文章看, 除1篇為個案外, 其餘均為多病例報導, 在治療方法上以頭針療法為主, 或單獨用頭針, 或頭針與針灸相結合, 亦有單用體針的。 總的來說療效亦較滿意, 平均有效率在90%以上。 有人還將針刺法與西醫治療作對照, 結果明顯以針刺為優。 只要進一步積累病例, 統一療效標準和觀察遠期療效, 可以預見, 針灸不失為本病值得開發的有效療法之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