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性肝炎就是由於肝炎病毒使肝細胞破壞、肝組織破壞重構、膽小管阻塞, 導致血中結合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均增高, 所引起的皮膚、黏膜和眼球鞏膜等部份發黃的症狀。 通常, 血液的膽紅素濃度高於2-3mg/dL時, 這些部份便會出現肉眼可辨別的顏色。
1、保證充足的熱量供給, 一般每日以8400~10500千焦(2000~2500千卡)比較適宜。 過去提倡的肝炎的高熱量療法是不可取的, 因為高熱量雖能改善臨床症狀, 但最終可致脂肪肝, 反而會使病情惡化, 故弊大於利。
2、碳水化合物, 一般可占總熱能的60~70%。 過去採用的高糖飲食也要糾正,
3、為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應增加蛋白質供給, 一般應占總熱能的15%, 特別應保證一定數量優質蛋白, 如動物性蛋包質、豆製品等的供給。
4、脂肪攝入一般可不加限制, 因肝炎病人多有厭油及食欲不振等症狀, 通常情況下, 不會出現脂肪攝入過多的問題。
5、保證維生素供給。 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等B族維生素以及維生素C, 對於改善症狀有重要作用。 除了選擇富含這些維生素的食物外, 也可口服多種維生素製劑。
6、供給充足的液體。 適當多飲果汁、米湯、蜂蜜水、西瓜汁等,
7、注意烹調方法, 增進食物色、香、味、形, 以促進食欲。 忌油煎、炸等及強烈刺激性食品, 限制肉湯、雞湯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品, 以減輕肝臟負擔。
8、採用少量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