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絞痛及心肌梗塞是威脅人類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它的發病主要是因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血流發生障礙所致。
患有冠心病、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的病人, 常常擔心心絞痛的反復發作
或心肌梗塞的復發。 醫生除很好進行對病人治療之外, 主要讓病人對自己疾病有充分的瞭解, 掌握誘發、加重疾病的危險因素, 以便積極主動的配合醫生進行治療、預防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的發生或加重。 如果是冠心病、心絞痛應很好的控制其發作, 如果是心肌梗塞的恢復期要控制其不發生心臟功能不全及嚴重的心律失常,
那麼, 冠心病、心肌梗塞為何會發生呢?
我們知道, 心臟主要有3條冠狀動脈供給血液;心肌主要是進行有氧代謝, 但心臟和身體其它臟器不同之處就是幾乎將動脈中的氧全部利用。 在正常情況下, 隨工作量的增大心肌耗氧量也明顯增加。 血流在冠狀動脈內流動, 保證了心肌需氧和供氧的平衡, 但由於某種原因發生心肌耗氧量的增加, 而冠心病病人冠狀動脈血流卻不相應增加, 則出現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如是暫時性, 心肌因缺血發生的變化是可逆的, 在臨床上就發生心絞痛。 如缺血時間過長, 心肌因缺血就可發生不可逆的變化而發生心肌壞死,
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的原因, 大部份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痙攣所致的冠狀動脈血流的障礙。 由於發生的原因不同, 其治療也不同, 所以必須注意引起發作的各方面因素, 但由於疾病的成因、表現形式有時很複雜, 所以最準確的診斷是進行冠狀動脈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