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
肝硬化時可作平葉和胃腸道鋇劑檢查, 但隨著超聲、CT和MRI等影像技術的迅速發展, 前者的使用明顯減少。
(一)X線檢查
此處主要介紹通過鋇劑造影觀察食管、胃部靜脈曲張的X線診斷。
當病人出現門靜脈高壓時, 食管靜脈和胃部側支靜脈發生曲張, 通過病人服鋇劑在X線下就可以造成透明的充盈缺損陰影、明顯的靜脈曲張在X線照片上很容易顯示出來。 對於食管靜脈微小的曲張和胃靜脈曲張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X線檢查的方法和技巧, 否則較難發現。
當食管充滿鋇劑而擴張時.明顯的靜脈曲張可在食管壁上出現充盈缺損。
食管靜脈曲張常見於下1/3部位。 旱期靜脈曲張表現為黏膜皺襞增寬或迂曲, 管腔邊緣不平, 有多數小凹陷或鋸齒狀陰影, 有時出現小氣泡樣充盈缺損。 晚期食管靜脈曲張表現為鋇劑在黏膜上分佈不均勻而出現蟲蝕狀或蚯蚓狀充盈缺損以及縱行黏膜皺襞增寬, 管腔邊緣凹凸不平。
胃底靜脈曲張多發生在賁門及胄底部。 病人服鋇劑後先直立位後俯臥位及仰臥位X線照片, 然後經鼻管注入空氣200-300ml, 再照不同角度的胃部X線照片。 吞鋇檢查可見胃底部黏膜皺襞迂曲, 增粗及不規則。 在胃底部出現圓形透明區,
(二)B超檢查
B超能對肝實質、肝動脈、肝靜脈、門靜脈、脾臟及其他臟器進行多方位、多角度檢測, 對肝硬變和門脈高壓症具有較高診斷價值。
(1)肝臟大小形態回聲改變:肝硬化早期可見肝臟腫大, 實質回聲緻密, 回聲增強增粗。 晚期肝臟縮小, 肝表現凹凸不平.呈結節狀、鋸齒狀、臺階狀變化、不規則萎縮變形, 彌漫性回聲增強, 分佈不均勻。
(2)門靜脈高壓特點:脾腫大, 厚度超過5cm, 長度大於120cm, 門靜脈主幹內徑> 13mm, 脾靜脈內徑大於 8mm, 門脈右支大於10mm, 左支大於11mm。
(3)B超下腹水為帶狀無回聲區, 少量腹水就可顯示出來, 而此時臨床上難以發現。
診斷
肝硬化患者症狀典型的確診容易, 但部分患者可以無典型的臨床症狀, 處於隱匿性代償期,
(1)有病毒性肝炎、長期嗜酒、長期營養不良、血吸蟲病或化學藥物中毒等病史。
(2)症狀:早期(代償期)有食欲不振、腹水、噁心、腹瀉、肝脾輕度腫大、血管痣, 晚期(失代償期)有腹水、出血傾向、黃疸、肝掌、脾腫大、肝體積縮小等。
(3)肝功能檢查:代償期肝功正常或輕度異常, 失代償期肝功明顯異常, 血漿白蛋白降低, 球蛋白升高, 其比例倒置, 蛋白電泳γ球蛋白明顯增加。
(4)血象檢查:脾功能亢進者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嚴重時全血細胞減少。
(5)食管鋇透或內鏡檢查, 有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
(6)B超檢查:肝臟大小變化、表面和形態, 回聲改變, 門靜脈、脾靜脈增粗, 有腹水, 可見液性暗區, 脾體積增大。
(7)肝組織學檢查:有纖維隔形成且小結節性或混合結節性增生者可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