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年人癲癇的腦電圖特點

在討論老年人癲癇診斷中腦電圖的作用前, 應先瞭解一下與年齡有關的正常腦電圖的變化, 因為與年齡有關的腦電圖變化常有被誤認為是癇性發作的指標。

以往文獻爭議較多之處為:什麼是老年人正常的α節律。 一些作者認為頻率小於8HZ就是異常的。 在>;50歲的人群中, 與枕部α節律相似的背景腦電圖活動可出現在一個或二個顳葉腦區, 一般為支配左側的腦區, 顳部α活動的電壓較枕部α節律的電壓大。 老年人腦電圖具有一個明顯的週期性局灶性慢波活動, 尤其是在左顳部腦區。 有報導認為顳葉慢波活動是一種與年齡有關的正常表現。

但基於從健康老年人準確錄影記錄收集到的資料, 許多研究不同意以上觀點, 認為在正常情況下局灶性週期性慢波活動僅占腦電圖記錄的1%~2%, 且包括比α活動更多的θ活動。 Klass和Brenner認為老年人“良性顳葉一過性α波”僅單個或成對偶爾出現於很短的記錄時間內(0~1 %)。

具有癲癇樣波形的良性腦電圖變異型可出現於任何年齡, 並可能被誤認為是癲癇發作趨勢的指標, 發生於中老年人的較高頻率的三種良性變異型包括拱門狀棘波、小尖棘波和成年人亞臨床節律性腦電圖發放。 拱門狀棘波較少見, 發生率為0.9%, 較多出現於困倦或淺睡眠狀態, 形態學上象mu節律, 常見於前、中顳部腦區, 或雙側或單側。

密集的單相拱形波頻率常為6~11HZ。 孤立性拱門狀棘波常被誤認為是顳葉癲癇波發放, 當一個拱門狀棘波孤立性發生時, 應對該波進行系列來比較和分析。 一個獨立的拱門狀棘波與一系列拱門狀棘波波形相似, 該波與後面的慢波成分無關, 亦不會干擾腦電圖背景, 則該波與癲癇無關, 常見於腦血管疾病。

小尖棘波(SSSs), 亦稱睡眠良性癲癇樣一過性波(BETS)或良性少發性睡眠棘波(BSSS), 常見於成年人困倦和非快速動眼淺睡期, 呈典型低電壓(小於50?V)和短時程(小於50ms), 為單相或雙相的棘波, 有時伴隨一個低電壓慢波成分, 常在顳區有最高振幅, 可在一側半球出現, 如果腦電圖記錄的時間足夠長, 亦可雙側出現。 在正常人群和無症狀人群中,

SSSs發生率為20%~25%。 過去認為SSSs與腦血管病、暈厥、精神障礙等許多疾病有關。 有資料認為SSSs與癲癇發作程度有關。 也有許多腦電圖報導認為在癲癇發作診斷中SSSs無重要意義。 因此在臨床腦電圖中, 從顳葉腦區出現的癲癇波發放中區分出SSSs是非常重要的。 在連續的系列記錄中, SSSs很少重複相同的分佈和形態。 在深度睡眠中, SSSs出現的頻率逐漸減弱或消失。 SSSs不中斷背景腦電圖活動, 亦與慢波節律活動無關。

成年人亞臨床節律性腦電圖發放(SREDA)是一種少見波形, 僅出現於0.05%以下的病人, 主要出現在>;50歲的成年人過度換氣時, 亦可出現於靜息和困倦時, 為突現開始的廣泛尖樣θ(4~7Hz)節律, 常持續40~80秒, 可廣泛擴散, 在顳頂枕交界處發放最多, 常雙側對稱出現,

亦可單側不對稱, 常被誤認為發作性癲癇樣波形。 但成年人亞臨床節律性腦電圖發放發生于清醒時, 所以腦電圖師可對病人的認知狀態進行測試而鑒別。 與其他伴有廣泛擴散的發作性腦電活動不同的是, 成年人亞臨床節律性腦電圖發放的病人不出現意識水準的改變。 成年人亞臨床節律性腦電圖發放與發作時癇性波形相比, 在發放的頻率、振幅、分佈方面幾乎無差別。 成年人亞臨床節律性腦電圖發放常在一個導聯上順序出現多次。 成年人亞臨床節律性腦電圖發放之後, 無典型癲癇發作後的背景腦電圖減慢活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