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電圖中發作間期癲癇樣放電的出現支持癲癇的診斷, 因為正常人很少有發作間期癲癇樣放電的發生。 以往研究表明, 發作間期癲癇樣放電的頻率隨年齡的增加而降低, 約77%出現于癲癇患者的前十年, 在40歲以上的癲癇患者中降至39%。
Drury和Beydoun在一項回顧性研究中發現, 根據發作間期癲癇樣活動(IEA)早確診為癲癇的人群明顯高於60歲以後才確診的病人數。 在70例60歲後才開始的癲癇發作病人, 僅26%的患者出現IEA(平均年齡70歲), 55例早先存在癲癇的病人中, IEA出現率為35%(平均年齡65歲)。 >1次/月發作的病人更易於發生IEA。 癲癇持續的時間、原因與IEA的頻率無關,
由於大量延長了記錄時間, 攜帶式數位腦電圖記錄可明顯提高腦電圖在這些人群中的診斷率。 即使常規腦電圖未發現癲癇樣活動, 老年患者若具有癲癇發作表現時也應考慮癲癇的診斷。
長時程監測的攜帶式或腦電圖在老年患者確定癲癇診斷中是極有價值的診斷工具。 該監測裝置亦用於識別應用其他治療藥物或AEDS所引起的精神異常。
Lancman等人研究了20例>;60歲的病人應用腦電圖監測的情況。 將病人分為診斷組與特徵組。 診斷組的9例病人經常規診斷為癲癇, 腦電圖在7例中有用, 大多數無癲癇事件, 2例患阻礙性睡眠呼吸暫停, 2例為精神性發作, 1例驚厥性暈厥, 2例被確診為癲癇, 開始應用AEDs。 在特徵組, 11例早先被診斷為難治性癲癇的病人經監測確定其發作類型, 在4例病人中腦電圖監測有價值, 並可指導其治療和管理。 Drury回顧性分析了18例>;60歲的原發性癲癇病人應用腦電圖監測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