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療癲癇的常用中成藥

(一)丸劑

1.定癇丸

明天麻30g, 川貝母30g, 半夏(薑汁炒)30g, 茯神30g, 膽南星15g, 全蠍15g, 石菖蒲15g, 僵蠶15g, 燈心草15g, 遠志21g, 陳皮21g, 丹參60g, 麥冬log, 辰砂(水飛)9g, 琥珀(研)15g。 功能化痰熄風, 開竅定癇。 主治肝風痰濁型癲癇, 證見頭暈, 胸悶, 乏力, 突然尖叫, 不省人事, 四肢抽搐, 舌淡紅, 苔膩, 脈弦滑。 用法:用竹瀝lOOml, 薑汁20ml, 甘草120g熬膏, 和藥物為丸, 辰砂為衣, 每服6—9g, 每日2~3次, 小兒酌減。

2.瀉青丸

龍膽草、大黃、梔子、羌活、防風、川芎、當歸各等份, 研末, 竹葉為湯和做丸。 功能瀉肝清熱。 主治肝火鬱熱型癲癇, 證見小兒夜臥不安、抽搐、易驚, 脈洪大, 用法:每服6~9g, 每日2次。

3.當歸龍薈丸

龍膽草、梔子、當歸、黃連、黃柏、黃芩、大黃、木香、蘆薈、麝香、青黛。

功能清肝瀉火。 用於肝膽火盛所致癲癇, 證見抽搐, 驚悸, 便秘, 溲赤, 耳鳴耳聾。 每服6—9g, 每日2~3次, 小兒酌減。

4.玉癇丸

天膽南星(制)30g, 烏蛇30g, 朱砂(研水飛)7.5g, 全蠍6g, 半夏60g, 蜈蚣半條, 雄黃(研)4.5g, 白僵蠶45g, 白附子15g, 麝香(絹包)1, 2g, 白礬30g, 皂角120g, 上藥為細末, 生薑汁煮麵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 每日2次。 功能化痰祛風, 開竅定癇。 主治癲癇證屬風痰內伏者。 證見痰濁壅盛, 神迷抽搐, 脈弦滑。

5.左歸丸

山藥120g, 枸杞子120g, 熟地250g, 山萸肉120g, 川牛膝90g, 鹿角膠120g, 龜板膠120g, 菟絲子120g, 上藥共研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 空腹服, 每日2次。 功能滋陰補腎。 適用於腎精虧虛, 癲癇發作後神思恍惚, 面色晦暗, 腰膝酸軟, 舌紅少苔, 脈細數。

6.磁朱丸

神曲120g, 磁石60g, 朱砂30g, 功能重鎮安神,

潛陽明日。 適用於水火不濟之心悸, 失眠, 耳鳴耳聾, 驚厥時作, 舌紅少苔, 脈細。 每服6—9g, 每日2—3次。

7.醫癇無雙丸

膽南星30g, 半夏30g, 川芎9g, 石膏30g, 當歸身30g, 生地30g, 天麻21g, 僵蠶15g, 荊芥穗15g, 獨活15g, 辰砂15g, 犀角15g, 白茯苓30g, 人參30g, 麥冬15g, 遠志15g, 陳皮15g, 白術15g, 炒棗仁15g, 黃芩9g, 黃連15g, 白附子9g, 珍珠9g, 甘草9g, 金箔30g。 上藥共為細末, 用酒打稀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金箔為衣, 每服30丸, 每日2次。 功能寧神定志, 化痰止癇, 用於各種癇證日久見心煩失眠, 舌紅少津, 苔薄黃, 脈細滑數。

8.定搐化風錠

全蠍20g, 桔梗log, 蟬蛻15g, 黃連log, 防風10g, 羌活15g, 僵蠶15g, 大黃15g, 法半夏15g, 麻黃3g, 甘草10g, 上藥共研細面, 每300g加朱砂30g、牛黃5g、麝香5g、冰片10g, 共研勻為蜜丸, 每丸重3g, 每服1~2丸, 每日2次。 功能清熱祛風化痰。 用於痰熱夾風之癲癇。

9.礞石滾痰丸

酒大黃250g, 黃芩250g, 沉香15g,

礞石(煆)30g。 功能降火逐痰。 用於治療痰火內閉, 陽明燥結, 形氣俱實之癲癇。 本方性猛降瀉, 凡久病體虛, 脾胃虛弱, 陰虛痰火者慎用, 孕婦禁用。 每服6~12g, 每日1次。

10.白金丸

白礬90g, 郁金210g。 功能化痰開竅, 清心安神。 主治癲癇痰濁內盛、蒙蔽清竅者。 每服6~9g, 每日2~3次。

11.瀉肝安神丸

龍膽草、梔子、黃芩、白蒺藜、茯苓、遠志、當歸、麥冬、澤瀉、生地、車前子、柏子仁、珍珠母、生龍骨、生牡蠣、炒棗仁、甘草。 上藥共研細末, 水泛為丸, 每服6~9g, 每日2次。 功能清肝瀉熱, 養心安神。 用於癲癇神經衰弱之心肝熱盛, 心煩失眠, 急躁易怒者。

12.羊癇丸

郁金、白礬、黃連、煆磁石、大黃、橘紅、生梔子、神曲、黃柏、黃芩、煆礞石、沉香、炒白芥子, 上藥共為末, 水泛為丸, 成人每服9g, 小兒1~4歲每服1.5g, 5~7歲每服3g, 每日2次。 功能清熱化痰,

鎮驚安神。 用於痰涎壅盛所致羊癲瘋。 孕婦及久病氣虛者忌服。

13.癲癇丸

蜈蚣、全蠍、白附子、烏蛇肉、膽南星、半夏、熊膽、白礬。 上藥共為末, 麵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朱砂為衣。 每服1丸, 每日1—2

次, 薄荷湯調下。 功能熄風止痙、化痰定癇, 通治小兒癇證, 現用於全身驚厥性發作或失神發作。

14.愈癇丸

郁金9g, 木香9g, 沉香9g, 白礬4.5g, 朱砂4.5g, 共為細末, 為蜜丸, 每服1.5g, 每日2次。 功能通竅、解鬱、化痰, 用於癲癇。

15.化蟲丸

檳榔、雷丸、胡椒、枯礬、蕪荑、使君子, 上藥共研末為蜜丸, 每丸重5g, 早晚各服1丸。 功能殺蟲化痰, 定癇止抽。 主治腦囊蟲引起的癲癇。 本方毒副反應較大, 不宜久服, 孕婦及嬰幼兒不宜使用。

16.玉生丸

生膽南星、生半夏、生川烏、白附子、黑豆等量, 共研末、薑汁糊丸, 每丸重3g,

每服1丸, 每日2次。 功能通陽破結, 化痰開竅。 主治陰癇證。 證見面色黯晦, 手足清冷或抽搐, 舌質淡, 苔白厚膩。

17.牛黃清心丸

牛黃、朱砂、黃連、黃芩、梔子、郁金, 上藥共研末為蜜丸, 每丸重3g, 每服1丸, 每日1次。 功能清心開竅, 鎮驚安神。 用於心肝火盛, 神竅鬱閉之癲癇。

18.牛黃鎮驚丸

牛黃、全蠍、麝香、朱砂、雄黃、膽南星、白附子(制)、半夏、川貝母、天竺黃、大黃、鉤藤、天麻、地龍、冰片、石菖蒲、郁金、沉香、羌活、薄荷、川芎、川烏、茯苓、珍珠、琥珀、朱砂。 功能清熱豁痰祛風、鎮驚安神開竅。 用於痰火壅盛型癲癇。 1次1丸, 每日2次。 重9.安宮牛黃丸 牛黃、郁金、犀角、黃芩、山梔、朱砂、雄黃、冰片、麝香、珍珠、金箔衣, 每服1丸, 每日1次。 功能清熱解毒, 豁痰開竅。 用於熱擾神明之陽癰證。

20.安神丸

人參、當歸、茯神、棗仁、杏仁、赤芍、橘紅、五味子、半夏、甘草、薑汁。 功能養心安神,化痰利氣。用於心膽氣虛,痰氣鬱阻所致小兒驚風,抽搐。每服1丸,每日2~3次。

21.虎睛丸

虎睛1對(用珍珠母代)、蚱蟬4枚、朱砂、蜂房、麻黃、鉤藤、鐵紫精、防葵、牛黃、龍齒、羌活、升麻、細辛、石膏。上藥共研細粉為蜜丸如麻子大。1次5丸,每日2次溫水送下,功能平肝熄風,鎮驚定癇。用於小兒癲癇大發作證屬肝風挾痰熱者。

22.抱龍丸

天竺黃31g,雄黃(水飛)3g,朱砂(水飛)3g,麝香3g,膽南星125g,研細末,甘草煮水和藥為丸,每丸重1.5go周歲以內小兒每丸分3~5次服;周歲以上半丸;3歲以上1丸;6歲以上2丸,每日1次。功能清熱化痰,開竅安神。治療小兒痰熱內閉之驚厥抽搐。

23.琥珀抱龍丸

琥珀、人參、甘草、枳殼、枳實、茯苓、山藥、檀香、金箔、天竺黃、雄黃、朱砂、膽南星。用法同“抱龍丸”,功能清熱化痰,補氣健脾。主要用於小兒痰熱急驚,體質虛弱者。

24.牛黃抱龍丸

牛黃1.2g,月旦南星31g,茯苓15g,天竺黃10.5g,僵蠶9g,全蠍4.5g,朱砂(水飛)4.5g,琥珀7.5g,雄黃7.5g,麝香0.6g,研末為蜜丸,每丸重1.5go每服1丸,每日1~2次,溫開水化服,3歲以下小兒酌減。功能清熱化痰,鎮痙開竅。用於小兒風痰壅盛,煩熱神昏,驚風痙厥。

25.紫河車丸

紫河車、茯苓、茯神、遠志、黨參各30g,丹參21g,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日早晚各服9~15g,功能補血益氣,養心安神。用於久癇反復發作,氣血大虛,面黃肌瘦,也可用於內科雜病之虛勞證。

26.醫癇丸

半夏60g,豬牙皂角60g,僵蠶45g,膽南星、白礬、烏蛇各30g,白附子15g,朱砂7.5g,全蠍6g,雄黃4.5g,麝香1.8g,蜈蚣半條,研末,水泛為丸,每服6g,每日2次。功能祛風除痰,熄風定驚。 主治癲癇昏迷,痰涎壅盛,四肢抽搐者。

27.蘇合香丸

白術、青木香、犀角、香附、朱砂、訶子、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蓽撥、冰片、乳香、蘇合香油。每服1丸溫開水送下,小兒酌減。功能溫中開竅,解鬱醒神。用於痰壅氣閉之癲癇。本方只適用寒痰閉阻清竅之證,其他各證均不適用。

28.牛黃丸

牛黃、人參、細辛、蚱蟬、川大黃、當歸、蛇蟬皮、甘草、瓜蔞根、防風、麝香、巴豆、赤芍,上藥共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初生一個月至百日以內嬰兒每服1丸,1歲一3歲2丸,4~5歲每服3丸,用薄荷湯送下,令快利為度。功能清心瀉熱,豁痰開竅,熄風止痙。主治小兒陽癇,以發不知人,四肢抽搐,面赤便結為要點。

29.熊膽丸

熊膽、鐵粉、朱砂、膽南星、雄黃、麝香。上藥研極細末,以豬膽汁和藥為丸,如黍米大,每服10—20丸,功能鎮心安神。用於癲癇證見神迷抽搐,心煩不寧,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為要點。

功能養心安神,化痰利氣。用於心膽氣虛,痰氣鬱阻所致小兒驚風,抽搐。每服1丸,每日2~3次。

21.虎睛丸

虎睛1對(用珍珠母代)、蚱蟬4枚、朱砂、蜂房、麻黃、鉤藤、鐵紫精、防葵、牛黃、龍齒、羌活、升麻、細辛、石膏。上藥共研細粉為蜜丸如麻子大。1次5丸,每日2次溫水送下,功能平肝熄風,鎮驚定癇。用於小兒癲癇大發作證屬肝風挾痰熱者。

22.抱龍丸

天竺黃31g,雄黃(水飛)3g,朱砂(水飛)3g,麝香3g,膽南星125g,研細末,甘草煮水和藥為丸,每丸重1.5go周歲以內小兒每丸分3~5次服;周歲以上半丸;3歲以上1丸;6歲以上2丸,每日1次。功能清熱化痰,開竅安神。治療小兒痰熱內閉之驚厥抽搐。

23.琥珀抱龍丸

琥珀、人參、甘草、枳殼、枳實、茯苓、山藥、檀香、金箔、天竺黃、雄黃、朱砂、膽南星。用法同“抱龍丸”,功能清熱化痰,補氣健脾。主要用於小兒痰熱急驚,體質虛弱者。

24.牛黃抱龍丸

牛黃1.2g,月旦南星31g,茯苓15g,天竺黃10.5g,僵蠶9g,全蠍4.5g,朱砂(水飛)4.5g,琥珀7.5g,雄黃7.5g,麝香0.6g,研末為蜜丸,每丸重1.5go每服1丸,每日1~2次,溫開水化服,3歲以下小兒酌減。功能清熱化痰,鎮痙開竅。用於小兒風痰壅盛,煩熱神昏,驚風痙厥。

25.紫河車丸

紫河車、茯苓、茯神、遠志、黨參各30g,丹參21g,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日早晚各服9~15g,功能補血益氣,養心安神。用於久癇反復發作,氣血大虛,面黃肌瘦,也可用於內科雜病之虛勞證。

26.醫癇丸

半夏60g,豬牙皂角60g,僵蠶45g,膽南星、白礬、烏蛇各30g,白附子15g,朱砂7.5g,全蠍6g,雄黃4.5g,麝香1.8g,蜈蚣半條,研末,水泛為丸,每服6g,每日2次。功能祛風除痰,熄風定驚。 主治癲癇昏迷,痰涎壅盛,四肢抽搐者。

27.蘇合香丸

白術、青木香、犀角、香附、朱砂、訶子、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蓽撥、冰片、乳香、蘇合香油。每服1丸溫開水送下,小兒酌減。功能溫中開竅,解鬱醒神。用於痰壅氣閉之癲癇。本方只適用寒痰閉阻清竅之證,其他各證均不適用。

28.牛黃丸

牛黃、人參、細辛、蚱蟬、川大黃、當歸、蛇蟬皮、甘草、瓜蔞根、防風、麝香、巴豆、赤芍,上藥共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初生一個月至百日以內嬰兒每服1丸,1歲一3歲2丸,4~5歲每服3丸,用薄荷湯送下,令快利為度。功能清心瀉熱,豁痰開竅,熄風止痙。主治小兒陽癇,以發不知人,四肢抽搐,面赤便結為要點。

29.熊膽丸

熊膽、鐵粉、朱砂、膽南星、雄黃、麝香。上藥研極細末,以豬膽汁和藥為丸,如黍米大,每服10—20丸,功能鎮心安神。用於癲癇證見神迷抽搐,心煩不寧,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為要點。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