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秋冬季預防肩周炎以鍛煉為主

秋冬季是肩周炎的多發季節。 由於病變後期關節僵硬、活動明顯受限, 故又稱肩凝症、凍結肩。

現代醫學認為, 肩周炎的發生與年齡增大、過度勞累、急慢性損傷、肩關節長期不活動、內分泌紊亂等因素有關;中醫學認為, 本病是由於年老體衰、肝腎虧損、氣血不足、筋腱失于養榮以及感受風寒濕邪, 導致局部經脈不通、氣血凝滯、筋肉攣縮所致。

康復鍛煉 吃藥推拿加爬牆

本病具體又可分為疼痛期、僵硬期和恢復期三期。

一、疼痛期

病程約1~3個月。 發病早期常在三角肌附著點範圍內, 多為持續疼痛並漸漸加重,

肩部廣泛壓痛;上臂外展、後伸或旋轉最早受限, 而旋內、內收動作影響較晚。

疼痛期以止痛為主。

1.內服藥:可參考內服如下藥物, 如阿司匹林腸溶片, 每次300~600毫克, 每天3次, 飯後服;或布洛芬片, 每次200毫克, 每天3次, 飯後服;或吲哚美辛片, 每次25~50毫克, 每天3次。 在服上述藥物的同時, 可加服氯唑沙宗片, 每次200~400毫克, 每天3次;或同時口服追風透骨丸, 每次6克, 每天2次;或口服大活絡丸。 除此之外, 還可酌情口服複方丹參片或三七片, 每次3片, 每天3次等。

2.外用藥:外用藥可用三色敷藥、寶珍膏或巴布劑關節鎮痛膏貼於患肩, 每天1次;也可用塗擦劑如肩周靈液擦患肩, 每天3~4次。 外用藥用於早期即疼痛期效果較好。 具體服藥應諮詢醫生, 謹遵醫囑。

二、僵硬期

病程約6個月左右。 肩痛漸漸減輕, 但肩關節活動越來越受限, 活動範圍可比正常減少約1/2;嚴重時伴肩部肌肉萎縮。

僵硬期以手法治療為主。

1.推拿:囑患者取正坐位, 治療者以揉、滾、捏等手法鬆弛患側肩背肌, 施法5分鐘後, 再拿、捏肩井、天宗、肩前、肩口和髃池穴。

2.松解粘連:囑患者肩部放鬆, 上肢伸直, 治療者托起患肢肘部, 做肩關節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旋轉運動, 幅度從小緩緩加大, 再做被動的外展、上舉運動;囑患肢搭健側肩至最大幅度處固定, 治療者托其肘稍用力衝擊一兩下;再拿住患肢腕部經額前、耳後至枕部做梳頭運動;拿住腕部經腰做手背貼背心運動。 以上幾項被動運動重複數次後, 放鬆肩背肌收功。 或對患者三角肌、胸大肌、岡上肌、斜方肌等肩部肌肉進行彈撥、按揉等,

然後牽抖、旋轉肩部, 最後幫助患者做外展、內收、前屈、後伸等動作, 隔日1次。

三、恢復期

一般在2年以上。 肩痛基本消失, 肩活動範圍漸漸擴大, 首先旋外活動恢復, 繼之外展和旋內等。

恢復期以功能鍛煉為主。

1.蠍子爬牆。 姿勢:囑患者面對著牆壁, 兩腳分開, 患側肘關節微屈, 五指張開扶在牆上;動作:患側手部緩緩向上爬, 使上肢儘量抬高和外展至最高處, 用力壓牆(在牆上畫上記號), 然後緩緩爬回原處。 上肢抬高和外展各2~3次, 每次抬舉高度要超過上一次的高度。

2.手掌搭肩。 姿勢:囑患者正坐位;動作:健肢手扶患肢肘部, 讓患肢手掌搭到健側肩部最大限度, 再以健肢手衝擊患肢肘部兩下,

反復做2~3次。

3.手指梳頭。 姿勢:囑患者正坐位;動作:健肢手扶患肢肘部, 讓患肢手指經額前摸至健側耳, 再梳至枕部, 反復2~3次。

4.抓椅下蹲。 姿勢:囑患者背向靠背椅, 患肢反手抓緊椅背, 緩緩儘量下蹲, 然後緩緩起身。 進行上述功能鍛煉時應循序漸進, 每天分多次進行。 一般1個月症狀緩解;3個月初見成效;堅持1年功能恢復正常。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