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臨床上的常見病。 許多骨折患者由於缺乏醫學知識或治病心切, 經常會自行服用一些據說是能促進骨骼生長或消炎止痛的藥物, 結果卻影響了正常的骨折癒合, 甚至留下終身的殘疾。
其實, 人體的骨組織具有很強的再生和自我修復能力, 在發生一般性質的骨折或脫位等外傷時不需要服用藥物來加快癒合的速度。
相反, 一些臨床上常用的藥物反而可干擾骨折的癒合。 那麼, 哪些常用藥不利於骨折的癒合呢?
消炎痛和水楊酸類藥物:消炎痛及阿司匹林、扶他林等水楊酸類藥物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四環素類藥物:四環素類藥物可永久性地結合到人體內的骨骼等鈣化組織中, 使骨骼生長速度變慢, 並可引起兒童骨骺及幹骺端的骨小梁變形、斷裂, 甚至可導致局部的微細骨折。 因此, 骨折患者(尤其是兒童骨折患者)應慎用四環素類藥物。
皮質激素類藥物:強的松龍、地塞米松等皮質激素類藥物可直接影響骨的生長、轉換及損傷後的修復。
抗凝類藥物:肝素、雙香豆素等抗凝類藥物可減少凝血活酶的濃度, 使骨折端的纖維蛋白合成減少、血鈣水準降低, 並可阻止骨基質鈣化沉積, 從而延緩骨折癒合的速度。
環磷醯胺:環磷醯胺是一種最常用的抗腫瘤藥, 其作用強大而持久。 該藥可破壞去氧核糖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抑制細胞的分裂和增殖。 骨折患者若服用環磷醯胺會損害其骨骺軟骨板的成骨細胞,
此外,
某些中成藥也可影響骨折的癒合。
該病患者若不加選擇地服用中成藥是非常危險的。
專家認為,
骨折患者服用中成藥時必須有中醫師的指導。
骨折患者在疾病的早期應以服用活血化瘀類中成藥為主,
在骨折的中期應以服用接骨續筋類中成藥為主,
在骨折的後期應以服用補肝益腎類中成藥為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