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對於三叉神經痛的認識

(1)命名:原發性三叉神經痛與祖國醫學的“面遊風”、“偏頭風”、“齒槽風”、“面風”等病症頗有相似之處。 《名醫別錄》曰:“面上有風來去, 目淚出、多唾、忽忽如醉……。 ”《張氏醫通》記載:“許學氏治鼻尖痛, 或麻痹不仁, 如是數年, 忽一日連唇、頰車、發跡皆痛, 此足陽明經絡受風毒, 傳入經絡, 血凝滯而不行, 故則痛, 不能開口言語……。 ”

(2)病因和病理問題:祖國醫學認為三叉神經痛是三陽經筋受邪所致。 古雲:“巔頂之上, 惟風可到。 ”據本病疼痛發作的特點, 與風邪者善行而數變的特性相似。 因此可以認定, 三叉神經痛是三陽經受邪, 手三陽經筋結合於“角”;定三陽經筋結合於“頰”。

其經脈在三叉神經的具體循行部位, 如《靈柩》所述:

手太陽小腸經:“其支者, 從缺盆循頸上頰, 至目銳眥, 卻入耳中;其支者, 別頰, 抵鼻, 至目內眥, 斜絡於顴。 ”這個循行部位相當於三叉神經第二支的分佈區域。

手陽明大腸經:“其支者, 從缺盆上頸, 貫頰, 入下齒中, 還出挾口, 交人中, 左之右, 右之左, 上挾鼻孔。 ”這個循行部位相當於三叉神經第三支分佈區域。

手少陽三焦經:“其支者, 從膻中, 上出缺盆, 上項, 系耳後, 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 從耳後至耳中, 出走耳, 過客主人前, 教頰, 至目銳眥。 ”這個循行相當於三叉神經第二支的分佈區域。

從上述手三陽經脈在頭面部的循行部位來看, 手三陽經脈中任何一個經脈受邪,

若引起三叉神經痛, 只能是第二、三支發病。

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膀胱經脈, 起於目內眥, 上額交巔。

其支者, 從巔至耳上角;其支者, 從巔入絡腦, 還出別下項……。 ”這個循行部位相當於三叉神經第一支的分佈區域。

足陽明胃經:“起於鼻之交鼻樑中, 旁納太陽之脈, 下循鼻外, 入上齒中, 還出頰口, 環唇, 下交承漿, 卻循頤後下廉, 出大迎, 循頰車, 上車前, 過額主人, 循髮際, 至額顱。 ”此循行部位相當於三叉神經的第二、三支和第一支的分佈區域。

足少陽膽經:“膽足少陽之脈, 起於目銳眥, 上抵頭部, 下耳後, 循經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其支者, 以耳後至耳中, 出走耳前, 至目銳眥後;其支者, 別瑞字, 下大迎, 合于手少陽, 抵於鼻樑, 下加頰車, 下頸, 合缺盆。

”此循行部位相當於三叉神經的第一、二、三支分佈區域。

(3)辯證分型:目前學者們對本病的病因機制、辯證分型有以下九種, 即風熱、風寒、胃火上攻、陰虛胃熱、肝火上炎、陰虛陽亢、脾胃氣虛、痰火上攻、久痛入絡。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