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視是指兩眼不能同時注視目標。 屬眼外肌疾病, 可分為共同性斜視和麻痹性斜視兩大類。 共同性斜視以眼位偏向顳側、眼球無運動障礙、無複視為主要臨床特徵;麻痹性斜視則有眼球運動受限、複視, 並伴眩暈、噁心、步態不穩等全身症狀。
近年來, 很多父母抱著孩子來醫院看病, 都說“醫生, 我的孩子怎麼鬥雞眼了呢?”
鬥雞眼就是眼睛中間的瞳孔天生或人為的都朝中間靠攏, 看起來就像兩隻雞鬥架一樣, 所以稱為鬥雞眼, 也叫做對眼。 正常人的雙眼注視同一物體, 物體分別在兩眼視網膜處成像,
一般來說, 嬰兒的眼球發育還沒有成熟, 直徑很短, 缺乏用雙眼注視物體的能力, 這樣就會出現暫時性的兩眼斜視。 新生兒早期眼球尚未固定, 看起來有點鬥雞眼, 而且眼部的肌肉調節不良, 常有短暫性的斜視, 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如果3個月後, 寶寶仍舊斜視, 應及時帶他去醫院就診。 此外, 發育正常的嬰兒, 在6個月以後,
專家表示, 有的孩子遠看時正常, 近看時又成了“鬥雞眼”, 這可能是遠視眼引起的, 也需要及時治療。
怎樣判斷對眼
手電筒光照:點狀光小手電筒正前方照射寶寶鼻樑中間眉心, 觀察黑眼神中間的兩個反光點 , 都為正中間 為正位, 光點不對稱 , 有一個出現偏外或偏內, 則為斜視(孩子過小, 注意力容易不集中, 家長需把孩子抱正位)
及早治療對眼
兒童斜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由於兒童視功能發育特點所決定的。 嬰兒期和幼兒期雙眼的視覺反射是不穩定的狀態, 以後波動逐漸減少, 5歲基本停止, 8歲波動期基本結束, 如無嚴重障礙則將終身保持。
反之, 若延誤治療, 錯過視功能發育期, 則雙眼單視功能喪失、骨骼畸形、代償頭位都無法恢復。 即使以後通過手術矯正了斜視, 也僅僅是美容矯正, 而且沒有雙眼單視功能這個“粘合劑”的作用, 仍有再度斜視的危險。
年齡太小(如3歲以下的嬰幼兒)還不能進行驗光配鏡者的治療
1、可採取雙眼滴1%阿托品眼藥水, 使瞳孔經常保持散大, 這樣患兒因看近物模糊就不再看近, 有利於內斜情況的改善。
2、可以採用鍵眼遮蓋法(注意:斜眼不能遮蓋), 這樣就迫使斜眼看物, 也有利於斜眼的改善和恢復。 但必須注意, 如斜眼已矯正, 則健眼應立即停止以上治療, 否則斜眼位置已正, 健眼又會出現內斜。
1、嬰兒在2個月後, 視力增強, 能注意周圍的人和物, 這個時候若嬰兒睡在搖籃裡, 很多家長喜歡在小嬰兒的床頭掛上彩色音樂玩具, 刺激嬰兒聽力和視力。 專家指出, 在寶寶的小床上懸掛的彩色玩具不能掛得太近, 應該在40釐米以上, 而且應該在多個方向懸掛, 避免孩子長時間只注意一個點而發生斜視。
2、室內的燈光應該安排得當, 不能放在裡嬰兒床很近的地方, 特別是晚上室內的燈光對嬰兒吸引性很大, 刺激性也很強, 寶寶好奇心也強, 特別關注燈管, 對眼的幾率就會大大的升高。
3、嬰兒睡搖籃時間不能太長, 要間隔時間抱起嬰兒轉轉, 使嬰兒能看到周圍的一切, 使其產生好奇心理, 增加眼球轉動頻率。
4、嬰兒睡姿一定要正確, 切不可長時間地向一邊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