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對我說, 她原本身體瘦弱, 胃腸不好, 消化不良, 經常脹氣, 常感疲乏。 後來, 聽了長輩和電視上養生專家的忠告, 告別曾經貪食的冷飲, 也不再喝各種甜飲料, 連水果都大幅度削減, 三餐飲食定時定量, 儘量趁熱吃溫熱的食物。 半年之後, 胃腸舒服了很多, 體重有明顯增加, 臉色好了, 乏力問題也改善不少。
這話被另一營養師聽到, 就問我:真有科學道理麼?食物成分沒有任何改變, 僅僅涼熱溫度不同, 就會對消化有那麼大的影響嗎?難不成是中醫的忽悠啊…
我說:她身體改善, 當然不僅僅是溫度的貢獻,
這項研究徵集了9個年輕健康男性志願者, 早上給他們食用當天新鮮烹調的馬鈴薯。 每天吃的馬鈴薯數量完全相同, 唯一的區別, 就是一部分日子中, 吃的是熱乎乎的馬鈴薯, 測定其中心溫度為84攝氏度, 就交給受試者去吃。 另一部分日子, 吃的是徹底涼到室溫的馬鈴薯, 測定其中心溫度為26攝氏度, 然後才交給受試者吃。
按理說, 兩種馬鈴薯餐,
吃熱馬鈴薯後, 餐後血糖的上升幅度顯著高於吃涼馬鈴薯後, 血糖指數分別是122和78, 差了50%還多。 而餐後血胰島素的上升幅度差異同樣大, 餐後胰島素指分別是117和82。 不過, 最令人驚訝的是, 餐後的甘油三酯水準上升趨勢完全不同, 熱馬鈴薯帶來了顯著上升, 而涼馬鈴薯不僅未引起上升, 甚至還有非常顯著的下降(Najjar et al, 2004)!
對於澱粉類食物來說, 消化難度不僅與纖維含量有關, 還與澱粉的糊化程度及老化程度有關,
也有臺灣學者研究發現, 用測定抗性澱粉的方法來評價澱粉類食物的消化特性, 和給人體實測的資料, 會有很大的出入。 例如, 糙米(稻米的全穀粒)的抗性澱粉含量比較高, 按理說,
另一方面, 從食物脂肪角度來說, 牛羊肉的脂肪, 含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 其熔點超過體溫。
從這些分析中可以發現, 對於消化能力太好, 身體又肥胖,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人, 給他們吃一些放涼的食物, 增加抗性澱粉, 能延緩餐後血糖和血脂的上升, 還能改善腸道菌群, 是有益無害的。 但是反過來, 對於那些消化能力特別差, 身體很瘦弱的人, 若是烹調後不容易消化, 可就是給消化系統雪上加霜了。
同時, 還要想到另一個問題:溫熱的食物有利於促進胃部的血液迴圈, 而溫度明顯低於體溫的食物, 特別是冰鎮、冷凍的食物, 則會暫時性地使胃部血管收縮, 抑制局部血液迴圈, 降低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腸蠕動的速度。 對於那些身體瘦弱的人來說, 本來消化液分泌就少, 或者消化酶活性較低,再用冷凍食物來冰鎮自己的胃,顯然不是明智的做法。所以,這位女士改變飲食習慣後健康狀況改善,是有科學道理的。
不過這裡還要提示的是:首先,如果胃腸消化功能強大,則無需過分在意食物是否溫熱,只要不冰牙即可;其次,即便是瘦弱消化不良者,也不建議吃滾燙的食物,熱騰騰的飯菜,還是要吹一下,等到四十多度不燙嘴的時候再放進嘴裡。否則,我們嘴裡、食道和胃的黏膜,可就像那些烤肉一樣,會被燙熟變性,還會增加癌症的風險。
或者消化酶活性較低,再用冷凍食物來冰鎮自己的胃,顯然不是明智的做法。所以,這位女士改變飲食習慣後健康狀況改善,是有科學道理的。不過這裡還要提示的是:首先,如果胃腸消化功能強大,則無需過分在意食物是否溫熱,只要不冰牙即可;其次,即便是瘦弱消化不良者,也不建議吃滾燙的食物,熱騰騰的飯菜,還是要吹一下,等到四十多度不燙嘴的時候再放進嘴裡。否則,我們嘴裡、食道和胃的黏膜,可就像那些烤肉一樣,會被燙熟變性,還會增加癌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