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雖然只是小病, 但跟關節相關的疾病類型有很多, 像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強直等, 在病症表現上多有類似的地方, 準確的進行檢查, 避免誤診的情況發生, 這樣才能合理進行醫治, 那麼怎樣檢查關節炎?下面咱們來詳細瞭解。
1.實驗室檢查
一般檢查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生化、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
自身抗體類風濕因數、抗環狀瓜氨酸抗體、類風濕因數IgG及IgA、抗核周因數、抗角蛋白抗體, 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
遺傳標記HLA-DR4及HLA-DR1亞型。
2.影像學檢查
X線片關節X線片可見軟組織腫脹、骨質疏鬆及病情進展後的關節面囊性變、侵襲性骨破壞、關節面模糊、關節間隙狹窄、關節融合及脫位。
CT檢查包括關節CT和胸部CT檢查。
MRI檢查關節的MRI檢查對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早期關節病變很有幫助。
超聲關節超聲是簡易的無創性檢查, 對於滑膜炎、關節積液以及關節破壞有鑒別意義。
3.特殊檢查
關節穿刺術對於有關節腔積液的關節, 關節液的檢查包括:關節液培養、類風濕因數檢測等, 並做偏振光檢測鑒別痛風的尿酸鹽結晶。
關節鏡及關節滑膜活檢對關節炎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很有價值。
分類與診斷
1.風濕性關節炎
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 可反復發作並累及心臟。 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重著、疼痛為特徵。
2.類風濕關節炎
該病是慢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類型之一。 與遺傳、細菌及病毒感染、環境因素包括吸煙有關。 可發生在任何年齡, 但40~60歲女性更多見。 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修訂的類風濕關節炎分類標準的診斷條件:
晨僵至少持續1小時。
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受累。
手關節受累。
對稱性關節炎。
有類風濕皮下結節。
手部關節X線片改變。
血清類風濕因數陽性。
3.骨關節炎
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 多見於中、老年人, 起病過程大多緩慢。 手、膝、髖及脊柱關節易受累, 而掌指、腕及其他關節較少受累。 病情通常隨活動而加重或因休息而減輕。 晨僵時間多小於半小時。 雙手受累時查體可見Heberden和Bouchard結節, 膝關節可觸及摩擦感。 不伴有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關節外表現。 類風濕因數多為陰性, 少數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陽性。
4.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是嘌呤代謝異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導致的代謝性疾病。 腎功能異常時由於腎臟的尿酸清除率下降也會引起尿酸水準上升。
像關節炎這樣的小病, 在很多人眼裡只要塗抹一些藥物, 就能得到解決。 其實, 因為畢竟情況還是很複雜的, 為了保險起見, 最好是接受正規性的檢查, 如果是中老年人發生類似的事情, 就更應該引起重視, 不要抱有僥倖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