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鞭草又名鳳頸草、苦練草、鐵馬蓮、紫頂龍芽, 因其節生紫花, 穗如馬鞭而得名。 其性味苦, 微寒, 有小毒。 功能活血祛瘀, 清熱解毒, 利水消腫。 主治月經不調, 經閉痛經, 風熱感冒, 咽喉腫痛, 瘧疾, 痢疾, 癰腫瘡毒, 水腫, 腹水, 跌打損傷。 該藥孕婦慎服, 過量服用可引起胃腸道不良反應。
簡易方法如下
1.細菌性痢疾:馬鞭草30克, 馬齒莧30克, 水煎服。 亦用於急性胃腸炎。
2.黃疸型肝炎:馬鞭草15克, 大青葉15克, 茵陳15克, 黃柏6克, 水煎服。
3.流行性腮腺炎:馬鞭草30克, 板藍根15克, 金銀花15克, 水煎服。
4.百日咳:馬鞭草100克, 蜂蜜50克, 加水熬成糖漿劑。 3歲小兒每次服15毫升,
5.月經不調:馬鞭草15克, 紅花10克, 赤芍10克, 當歸10克, 水煎服。
6.瘡癰紅腫:鮮馬鞭草30克, 搗爛外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