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是一味常用中藥, 別名紅根、紫丹參、血參根等, 這是因其藥用的根部呈紫紅色之故。 此外, 民間還有將其稱作“丹心”的, 這與流傳的一個感人故事有關。
相傳很久以前, 東海岸邊的一個漁村裡住著一個叫“阿明”的青年。 阿明從小喪父, 與母親相依為命, 因自幼在風浪中長大, 練就了一身好水性, 人稱“小蛟龍”。 有一年, 阿明的母親患了婦科病, 經常崩漏下血, 請了很多大夫, 都未治癒, 阿明甚是一籌莫展。
正當此時, 有人說東海中有個無名島, 島上生長著一種花開紫藍色、根呈紅色的藥草, 以這種藥草的根煎湯內服,
第二天, 阿明就駕船出海了。 他憑著高超的水性, 繞過了一個個暗礁, 沖過了一個個激流險灘, 終於闖過“鬼門關”、順利登上了無名島。 上岸後, 他四處尋找那種開著紫藍色花、根是紅色的藥草。 每找到一棵, 便趕快挖出其根, 不一會兒就挖了一大捆。 返回漁村後, 阿明每日按時侍奉母親服藥, 母親的病很快就痊癒了。 村裡人對阿明冒死采藥為母治病的事, 非常敬佩。 都說這種藥草凝結了阿明的一片丹心,
上述故事讀後著實感人。 故事中所說的“丹參”, 始載於漢代的《神農本草經》。 中醫認為, 其味苦性微寒, 具有活血通經、祛淤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等作用, 適用於血淤、血熱、血淤兼熱或血熱兼淤所致的各種病證, 尤為婦科、內科及外傷科證屬血淤兼熱者所常用。 按故事所說, 阿明的母親所患的崩漏病證, 大概也是血淤兼熱所致, 故服用本品收效。 當今, 該藥又被製成注射劑、滴丸等, 用於心腦血管等病的治療, 均有較好療效。 本文轉載自:國醫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