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中藥炮製學發展

中藥炮製學科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 炮製學科的古老體現在其起源發展的歷史悠久, 它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用藥經驗的總結和理論昇華。 炮製學科的年輕體現在其重要任務是用現代科學的方法來探討其深奧的理論內涵、挖掘其豐富用藥經驗。

近年來, 由於炮製界各位老專家長期不懈的努力, 使人們對炮製學科重要性認識不斷加深, 同時也逐步引起各級領導和相關管理部門的重視。 在國家“九五”和“十五”攻關期間, 國家投入了一定資金對中藥飲片炮製工藝規範化和品質標準進行了示範研究。

這些專案的順利實施對於規範中藥飲片品質標準、穩定中藥臨床療效起到良好的作用。

新設備、新工藝的探索與應用

近些年來, 許多專家學者探索應用新設備、新工藝, 對一些傳統的炮製方法進行改進, 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例如:利用遠紅外線及微波具有穿透能力強、加熱速度快且滅菌效果良好的特點, 改用遠紅外線烤箱或微波爐用於雞內金的炮製, 收到良好的效果, 且具有省時、衛生方便、無須大小分檔的特點。 乳香傳統的炮製方法是炒後噴醋, 雜質去除不完全, 且容易黏成團, 調配處方不方便。 工藝改良後, 取乳香敲碎置鍋內, 加適量水加熱, 不斷翻攪至全部熔化沸騰, 刺激性濃煙隨水蒸氣逸出,

待濃煙淡化倒入一定量的米醋稍攪拌, 倒出冷卻, 敲碎即可使用。 此法炮製溫度不會太高, 清除雜質又不影響療效, 氣溫升高時也不會再黏成團。

對比分析研究以優選最佳炮製方法

隨著現代科技進步及學科相互交叉, 中藥炮製學有了長足的發展, 專家學者從工藝、化學、藥理、臨床等多方位加以研究, 從現代科學角度對中藥炮製進行闡述, 為中藥炮製步入科學化、規範化提供依據。 包括:①同種輔料, 不同條件的對比研究, 例如醋制元胡用於臨床, 沿襲已久, 現代研究表明, 醋酸能與元胡中的生物鹼結合成易溶于水的生物鹼鹽而易於煎出。 用酸性染料滴定法測得用醋為輔料煮、炒、拌、浸元胡的水煎液中總生物鹼的含量相差不大,

且以拌法略高。 由於拌法可在較為密閉的容器中進行, 與煮、炒等加熱方法相比可以減少醋的揮發, 且工藝簡單, 節約能源。 ②多因素、多輔料的對比研究, 生白芍、炒白芍和酒白芍均為常用藥, 有關炮製方面的研究報導很多。 運用HPLC法探討了不同炮製方法對芍藥苷含量影響。 結果表明, 烘乾乾燥法、減壓乾燥法、炒制及酒制, 均會造成芍藥苷含量的降低, 其中烘乾乾燥法的影響最大, 減壓乾燥法影響最小, 與《藥典》採用減壓乾燥法相符合。 究其原因可能是芍藥苷不穩定, 具揮發性, 加熱使部分芍藥苷損失。 ③古法驗證, 蒼耳子自古以來多要求以炒後碾去刺入藥, 生品少用。 為探討此法的可行性, 以水浸出物、脂肪油含量及物理常數、扭體鎮痛實驗、毒性實驗等對蒼耳子生品、炒品、炒後去刺品進行綜合分析。
結果蒼耳子以炒後去刺品水浸出物含量最高, 鎮痛作用最強, 毒性最小。 蒼耳子炮製後脂肪油含量降低, 但物理常數及化學組分無多大變化。

中藥炮製“制毒”原理研究

“制毒”是炮製的重要作用之一, 炮製“制毒”的機理可以概括為:

加熱炮製降低毒性。 包括利用加熱破壞毒性成分或改變結構而降毒;利用加熱炮製制霜而降毒;利用加熱炮製使毒性成分逸散而降毒;利用加熱炮製使毒性蛋白變性而降毒。

水處理除去毒性成分。 傳統炮製技術中, 對某些有毒藥物可採用水處理方法, 除去部分水溶性毒性成分, 降低毒性。 如礦物類藥物芒硝、朱砂、雄黃、硇砂等,

經不同的水處理方法後, 除去部分有毒成分, 使毒性降低或減少對人體健康的損害。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