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到, 有一些朋友手腳冰涼的問題就嚴重了。 該如何調理手腳冰涼, 看看中醫有哪些好方法吧, 一定要長期堅持, 不可鬆懈。
秋冬季節手腳冰涼常見原因
原因一、經絡不暢
秋冬季節手腳冰涼多是經絡不通暢所致, 這裡說的經絡不通暢, 可以按照年齡層次來劃分。 對於老年人來說, 手腳冰涼的原因可能是心臟、腎臟功能衰退, 造成動力不足;而對於年輕人來講, 壓力過大、情緒不好、生活習慣不好或者是末梢迴圈不好, 都可能造成經絡不通暢, 從而手腳冰涼。
原因二、陽虛體質
大多數的手腳冰涼人士是由於陽虛體質所致。
陽氣乃生命之本, 溫煦身體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 若陽氣不足, 無法運達至手腳等肢體軀幹的末梢部位, 便會出現畏寒、手腳冰涼等現象。 因此, 緩解手腳冰涼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就是調理身體, 補“陽氣”。
原因三、氣血兩虛、脾陽不振、肝氣鬱結
除了陽虛之外, 根據症狀不同, 中醫認為手腳冰涼還可能是由於一些虛症、實症所造成的。
虛的方面, 氣血兩虛、脾陽不振和脾腎陽虛都能引發手腳冰涼, 而且不分季節變換和心情都會出現。
實的方面, 則有可能是感受寒邪導致氣血淤積和肝氣鬱結。
調理手腳冰涼常見方法
1、穿衣保暖
很多女生常常貪圖美麗穿短裙, 長時間身體受涼必然會導致手腳冰涼, 所以保暖是手腳冰涼調養的第一重點。 如果自身經常出現手涼腳涼的情況, 出門時最好把毛帽、手套、圍巾穿戴齊。 女性平常不要穿太緊的衣服, 以防因緊縛阻礙血液迴圈, 進而加重手涼腳涼的情況。
秋季手腳冰涼如何調理
2、補充水分
水分的補給是非常重要的, 攝取水分的同時能夠排出體內的廢物, 更能使血液迴圈暢通, 每天補充2升的水分為佳。
3、按時吃飯
最好不要偏食、過度減肥, 讓身體儲存些適量的脂肪, 能夠幫助維持體溫。 若預先知道今天因工作忙碌, 無法按時吃飯, 可以事先準備些餅乾、麵包, 或是人參茶等適時地補充熱量。
4、少吃寒涼
手腳發涼者遠離“寒”, 少吃生冷食物, 如涼皮、冰淇淋等。 秋季主陰, 達到陰陽平衡應少吃冷食以及辛辣、油膩等重口味的食物, 但過於燙嘴也會對腸胃造成反常刺激, 以溫為主。
5、適量運動
可以通過打太極拳、步行、慢跑、爬樓梯、健身舞等全方位鍛煉。 如手冰涼, 上肢的活動量應大些, 如果腳冰涼, 下肢活動量應大些, 通過加強對手腳的鍛煉, 可改善手腳冰涼的症狀。
打太極拳可以讓全身各個部位運動起來, 促進血液迴圈, 是保持手腳溫暖最好的方法。
6、早睡早起
有規律的生活方式是改善畏冷的第一步, 秋冬季夜長日短, 按照《黃帝內經》的說法, 秋冬季最好的睡覺時間是晚上九點前。 但是現代社會不容易做到, 那麼最晚要在11點之前上床。
7、多曬太陽
針對陽氣衰弱引起的手腳冰涼, 調理方法很簡單, 平時曬曬太陽就可。 中醫認為人體的前為陰, 後為陽, 因此曬後背能起到補陽氣的作用。 天氣寒冷, 此時曬曬後背, 還能驅除脾胃寒氣, 有助改善消化功能。 上午10點至11點曬太陽最好, 因為這一時段陽光中的紫外線偏低, 能使人感到溫暖柔和。
8、飲食溫補
通過食物的調理也能讓身體暖和起來, 如堅果類的核桃仁、芝麻等;蔬菜類的韭菜、胡蘿蔔、菠菜等;水果類的杏、桃、木瓜等,
晨起含薑片:每天早晨起床後, 先飲一杯開水, 然後將生薑刮去皮, 切成薄片, 取4—5片放入盛開水的碗中燙一下, 然後將薑片放在嘴裡含10—30分鐘, 慢慢咀嚼, 切勿一次吞下去。 堅持食用, 對預防感冒大有裨益。
喝生薑大棗湯:每日清晨取大棗10個、生薑5片、紅糖適量, 煎湯代茶飲, 每日1次, 特別適合冬季手腳發涼的朋友食用。
9、泡半身浴
可以通過泡半身浴來活血暖身, 消除疲勞, 放鬆身心。 水溫宜在37℃~38℃, 時長控制在20~30分鐘, 泡到胸口以下即可, 肩頸處可以搭兩條幹毛巾來保溫。 有條件的話, 在水中滴入幾滴植物芳香精油, 效果更好。
10、熱水泡腳
中醫認為,手腳冰涼多是由於經絡不通暢所致,搓手、跺腳、抱暖水袋、早晚泡手泡腳等方法,都能促進末梢迴圈,從而暢通經絡讓手腳回暖。泡腳是緩解手腳冰涼一個十分有效的方式,有助促進末梢血液迴圈,驅散寒意。每天可以讓水浸過腳踝,在40度左右的熱水中浸泡20分鐘。
藥方一:薑汁泡腳,散寒,治療手腳冰涼
“薑汁泡腳,就是在溫水中加入幾塊打扁的生薑,有散寒的作用,對於緩解手腳冰涼症狀有很好的效果。”
姜味辛性溫,如果內服,可加速人體的血液迴圈,改善手腳冰涼、畏寒怕冷等不適症狀。
藥方二:手腳涼冷及凍瘡瑤族泡腳藥方
配方:雞血藤30克,艾葉50克,防風50克,花椒40克,忍冬藤40克,幹辣椒30克,桑寄生40克。
注意如果腳受傷,就要把花椒和幹辣椒去掉。
有手腳涼冷及凍瘡者,用此藥方泡一次腳就可見效。
11、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也可以緩解手腳冰涼症狀。湧泉穴位於腳心部,可用拇指快速按揉,直到有熱感為佳,每天早晚按揉100下,再接著揉搓各腳趾100下。補腎壯陽,能讓手腳快速暖和。
【自我按摩】
按摩的部位有:心俞穴,按揉36次,左轉18次,右轉18次。這個部位自己夠不著可請別人幫助;腎俞穴,兩側各按揉36次,每一側都是18次。按揉氣沖穴,在穴位的下邊有根跳動的動脈,先揉氣沖穴,然後按揉跳動的動脈處。
一松一按,交替進行,一直揉到腿腳有熱氣下流的感覺為止;揉搓湧泉穴以感覺到熱為限度,再搓揉腳趾,特別是大腳趾頭第二節的幾根汗毛的地方,叫“三毛穴”,要多揉搓,然後稍用力捏3~5下。
12、心情平和
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有人測定,當情緒激動時,手的溫度可很快地從℃降至24℃,平靜後才緩慢地恢復。
以上是手腳冰涼的調理方法,不妨一試。
10、熱水泡腳
中醫認為,手腳冰涼多是由於經絡不通暢所致,搓手、跺腳、抱暖水袋、早晚泡手泡腳等方法,都能促進末梢迴圈,從而暢通經絡讓手腳回暖。泡腳是緩解手腳冰涼一個十分有效的方式,有助促進末梢血液迴圈,驅散寒意。每天可以讓水浸過腳踝,在40度左右的熱水中浸泡20分鐘。
藥方一:薑汁泡腳,散寒,治療手腳冰涼
“薑汁泡腳,就是在溫水中加入幾塊打扁的生薑,有散寒的作用,對於緩解手腳冰涼症狀有很好的效果。”
姜味辛性溫,如果內服,可加速人體的血液迴圈,改善手腳冰涼、畏寒怕冷等不適症狀。
藥方二:手腳涼冷及凍瘡瑤族泡腳藥方
配方:雞血藤30克,艾葉50克,防風50克,花椒40克,忍冬藤40克,幹辣椒30克,桑寄生40克。
注意如果腳受傷,就要把花椒和幹辣椒去掉。
有手腳涼冷及凍瘡者,用此藥方泡一次腳就可見效。
11、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也可以緩解手腳冰涼症狀。湧泉穴位於腳心部,可用拇指快速按揉,直到有熱感為佳,每天早晚按揉100下,再接著揉搓各腳趾100下。補腎壯陽,能讓手腳快速暖和。
【自我按摩】
按摩的部位有:心俞穴,按揉36次,左轉18次,右轉18次。這個部位自己夠不著可請別人幫助;腎俞穴,兩側各按揉36次,每一側都是18次。按揉氣沖穴,在穴位的下邊有根跳動的動脈,先揉氣沖穴,然後按揉跳動的動脈處。
一松一按,交替進行,一直揉到腿腳有熱氣下流的感覺為止;揉搓湧泉穴以感覺到熱為限度,再搓揉腳趾,特別是大腳趾頭第二節的幾根汗毛的地方,叫“三毛穴”,要多揉搓,然後稍用力捏3~5下。
12、心情平和
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有人測定,當情緒激動時,手的溫度可很快地從℃降至24℃,平靜後才緩慢地恢復。
以上是手腳冰涼的調理方法,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