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菌多發於40歲以上的男性, 早在《紗科真詮》這本書中就已記載此病症, 因其患病部位在舌部, 所以西醫學又稱之為舌癌。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瞭解舌菌的相關疾病知識。
舌菌是以舌體贅生腫塊如菌, 堅硬潰爛為主要表現的腫瘤性疾病, 即舌岩。 《尤氏喉科秘書·舌菌》雲:“舌菌, 屬心經火多, 因氣鬱而生。 生舌上, 或如木耳, 或如菌狀, 其色紅紫。 ”本病在口腔岩症中較為常見, 其惡性程度高, 晚期常累及頸、頜部, 預後不佳。 相當於西醫的舌癌。
一、病因病機
主要因心脾鬱火或外感熱毒, 痰火瘀毒結滯所致。 舌為心之苗,
二、診斷
多發於40歲以上, 男多於女。 好發於舌中1乃的邊緣部位, 其次為舌根、舌面及舌尖部。 口腔粘膜白斑、衛生不良、經久不愈的潰瘍、假牙等長期慢性刺激, 都可能誘發本病。
初起在舌部生一硬結, 形如豆粒, 逐漸形成腫塊, 按之堅硬, 或如菌狀, 頭大蒂小。 繼而在其中心區出現邊緣隆起之小潰瘍, 漸向深部和周圍發展, 狀若泛蓮, 或如雞冠, 疼痛難忍, 流涎臭穢, 觸之易於出血。 由於舌活動不便利, 可致進食及言語困難。 隨著病變範圍增大, 有時可導致牙關緊閉。
三、鑒別診斷
1.舌瘡為發於舌的潰瘍, 多見於舌尖、舌邊, 發病快, 病程短, 初起即疼痛明顯, 潰瘍周圍柔軟, 局部不高突。 常為多發性, 或有反復發作。
2.結核性潰瘍多發生在舌背部, 潰瘍表淺, 軟, 邊緣不整齊, 表面粗糙, 色灰黃污濁, 疼痛顯著, 觸之更甚。
四、辨證論治
內治法
(一)心脾鬱火舌體腫物堅硬, 如菌如豆, 或有腐爛, 流涎穢臭, 疼痛難忍;伴心煩失眠, 口渴尿赤;舌尖紅, 苔黃, 脈數。
辨證分析:心脾鬱火循經上攻, 結於舌部, 火毒蘊絡, 故舌體腫物堅硬, 疼痛難忍;火毒熾盛, 熱盛肉腐, 故有糜爛;熱毒熏灼, 故流涎穢臭;心主神明, 心火盛則擾亂神明,
治法:清心降火, 解毒化鬱。
方藥:導赤散加減。
(二)脾胃火毒舌體胖大, 腫塊凸起堅硬, 增大較快, 糜爛潰瘍, 味臭難聞;伴有發熱口渴, 便秘尿黃;舌苔黃膩而厚, 脈滑數。
辨證分析:脾胃火盛, 熱毒蘊結, 阻絡蝕肉, 故舌體胖大, 腫塊凸起堅硬, 增大較快, 糜爛潰瘍, 味臭難聞;火毒熾盛, 故發熱;火盛傷津, 故口渴、便秘、尿黃;苔黃膩而厚、脈滑數為濕熱之象。
治法:清泄火毒。
方藥:黃連解毒東加減。
(三)陰虛火旺舌紫赤腫痛, 潰爛臭穢, 轉動不便, 妨礙進食;伴身熱口渴、日漸消瘦;苔黃, 脈細數。
辨證分析:腎陰虧損, 水不制火, 相火上炎, 火毒蘊結於唇, 故舌紫赤腫痛;熱盛肉腐,
治法:滋陰降火。
方藥:知柏地黃東加減。
(四)氣血兩虛舌體潰爛, 甚則穿透舌體, 侵犯腮部;伴飲食難下, 身體消瘦, 面色無華;唇舌淡紅, 脈沉細無力。
辨證分析:熱毒久蘊, 熱盛肉腐, 故舌體潰爛, 甚則穿舌透腮;舌不能卷送食物, 故飲食難下, 致胃中空虛, 生化乏源, 氣血不足, 故身體消瘦;血不榮面, 故面色無華;唇舌淡紅、脈沉細無力均為氣血不足之象。
治法:補氣養血。
方藥:歸脾東加減。
外治法
對不宜手術者, 初期用玉樞丹外敷;舌體潰爛者, 搽青吹口散或錫類散;潰瘍出血不止者, 用蒲黃炭、蘆薈、馬勃等研末外敷。
其他療法
手術治療早期診斷, 早期手術。
五、預防與調攝
1.注意口腔衛生, 去除齲齒、壞牙, 糾正不合適的假牙及牙托。
2.積極治療舌粘膜白斑、慢性潰瘍。
3.避免精神刺激, 戒煙。
舌菌相當於西醫的舌癌。 其特點是:早期舌體腫物形如豆粒而質硬, 潰爛後形成堅硬而高低不平的潰瘍。 應與舌瘡、結核性潰瘍相鑒別。 心脾鬱火證, 治宜清心降火、解毒化郁, 方用導赤散加減;脾胃火毒證, 治宜清泄火毒, 方用黃連解毒東加減;陰虛火旺證, 治宜滋陰降火, 方用知柏地黃東加減;氣血兩虛證, 治宜補氣養血, 方用歸脾東加減。
結語:上文中小編給大家介紹了舌菌的有關知識, 相信大家對此都有一定認知了吧, 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口腔衛生, 積極治療口腔疾病,同時要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
積極治療口腔疾病,同時要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