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統血消癍湯主治小兒慢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組成:黨參10~15克, 炙黃芪6~10克, 茯苓10~15克, 炙黃精10~15克, 炙甘草3~5克, 炒穀芽10~15克, 當歸3~5克, 熟地黃5~10克, 旱蓮草10~15克, 生白芍15~20克。

功能:補益脾氣、統攝血液。

主治:小兒慢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用法用量:水煎服。 每日1劑, 早晚分服, 15天為1療程。 待紫癜消退後, 繼以本方10倍劑量為散, 共研細末, 每次5~10克, 一日3次, 加糖少許, 開水調服, 可連續服用3~6個月。

方解:小兒慢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症狀類似於中醫學之“肌衄”“虛斑”“陰斑”等, 隸屬於“血證”之範疇, 其病理因素常認為與榮衛虛損、火熱發斑等有關。 清代唐容川在《血證論》謂:“經雲‘脾統血’,

血之運行上下, 全賴乎脾, 脾陽虛則不能統血。 ”又謂:“食氣入胃, 脾經化汁, 上奉心火, 心火得之變化而赤, 是之謂血, 故治血者必治脾為主。 ”孫浩認為, 小兒“脾常不足”, 加之飲食失調, 化源匱乏, 以致氣虛不攝, 血溢於脾主部位(四肢肌肉)而為斑, 伴有鼻衄、齒衄者, 雖與肺、胃相關, 但大多是母病及子, 燥濕不濟使然, 亦當從脾治之。

此方仿歸脾湯意, 以補益脾氣、統攝血液為主。 黨參、黃芪、黃精、甘草補益脾氣, 穀芽運脾和胃兼能疏肝, 助補氣諸藥運用;當歸、地黃和血養陰, 當歸“能引諸血各歸其所當歸之經”, 是治療血證不可或缺之藥, 然其氣味辛香濃烈, 不宜多用;旱蓮草、白芍味酸性收, 功擅斂陰止血, 清代醫家吳儀洛謂旱蓮草“甘酸而寒, 汁黑補腎,

功善益血涼血”, 白芍入肝脾二經, “補血, 益肝脾真陰”, 對於脾不統血、肝不藏血而致各種血證, 用之甚佳。 本方補而不滯, 溫而不燥, 陰陽相濟, 寒溫平調, 適用于小兒“易虛易實、易寒易熱”之體, 從而達到化源充足、氣血調和、血循經行、衄必自止的目的。 本病病程較長, 且有間歇期病情隱而不露的階段, 勿以為病已痊癒而中止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