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案:
淡黃芩 連翹 炒杏仁 白通草 滑石 野赤豆皮
解讀:
心中熱, 當指胸中熱。
自利, 當指大便溏泄(伴小便短少)。
濕熱內伏於肺, 三焦氣機不利, 致心中熱, 目黃, 不饑不寐。 自利為腸腑傳導失司。
治療以淡黃芩、連翹清上焦熱, 解心中熱;炒杏仁、白通草、滑石、野赤豆皮通宣肺氣, 利濕清熱。 熱清濕去, 肺氣恢復宣降, 則胃氣和降, 不饑自解;腸腑複常, 自利自解;胸中之氣不窒, 不寐自解。
《傷寒論》第262條:“傷寒瘀熱在裡, 身必發黃, 麻黃連軺(即連翹根, 下同)赤小豆湯主之。 ”尤在涇在《傷寒貫珠集》中指出:“瘀熱在裡者,
本案中有“目黃”一症, 單從治療濕熱發黃考慮, 本案用方與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有無關聯?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治療濕熱在表之發黃, 本案用方治療濕熱在肺之發黃。 濕熱在表, 需麻黃、杏仁、生薑辛溫開表散邪;濕熱在肺, 不需開表散邪, 而需淡滲清利濕熱, 宣降肺氣, 故用杏仁伍通草、滑石。 另一組藥物, 赤小豆、連軺、梓白皮, 後世多用赤小豆、連翹、桑白皮, 在本案中用到了黃芩、連翹、野赤豆皮。 兩方對照, 葉氏處方是否源于對麻黃連軺赤小豆湯的化裁。
同是濕熱發黃,
識證、立法、用方, “識證尤為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