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兒臟腑嬌嫩, 脾常不足, 神氣怯弱, 感冒之後, 容易化熱, 初起為寒象, 可能第二天就轉為熱性表現, 這一點也是和成人感冒不一樣的。 究其病因, 小兒稚陰稚陽, 肌膚嬌嫩, 髒氣未充, 肺脾尚虛, 衛外不固, 容易受到風邪的侵襲, 以致陰陽失衡, 營衛不調, 外感風寒, 入裡化熱。 又小兒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 陽氣相對比較旺盛, 所以, 感受外邪, 更容易出現發熱症候。
方藥組成 玉屏風散加柴胡、黃芩、甘草。
功用 益氣固表, 補脾實衛, 疏風散熱。
主治 感冒發熱, 或同時兼見鼻塞流涕、噴嚏咳嗽等症狀。
方解 方中以玉屏風散為主,
典型醫案
於某某, 男, 4歲, 2013年9月3日初診。
家長代述, 3天前外出受風寒, 出現打噴嚏、流鼻涕、發熱等症狀, 體溫最高時可達39.5℃, 經輸液治療, 體溫恢復正常, 但次日體溫再次升高, 並伴有輕微的咳嗽, 平時食欲好, 偏嗜肥甘厚味而厭食蔬菜。 刻診見患兒形體偏胖,
處方 黃芪10克, 炒白術5克, 防風2克, 柴胡5克, 黃芩5克, 炙百部3克, 甘草3克。 每日1劑, 水煎2次, 取汁混合, 4小時服藥1次, 服藥後覆被取微汗。 並囑家長多喝溫水, 飲食宜清淡, 少吃油膩食品, 避免汗後受風, 在體溫升高時可用溫水浴足。
2013年9月7日二診 服藥3劑, 體溫恢復正常, 仍時有咳嗽, 聽診雙肺呼吸音粗, 餘未述明顯不適, 納食可, 二便調。 改用小兒易感陣咳膏(由我院中藥製劑室調配生產),
按 發熱是機體與病毒博弈的表現, 是動員自身抵抗力的良好手段, 保持適當的體溫, 將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當發現小兒受涼剛出現感冒症狀時, 急用生薑、連須蔥頭煮水喝, 解表使其微汗外出, 可控制病情進一步發展。 當出現發熱症狀時, 採用中藥治療, 可有效緩解症狀。 若體溫超過39℃, 可予上方每日2劑服用, 間隔2小時服藥一次。 或配合物理降溫法, 亦可採用口服解熱鎮痛藥對症治療, 儘量不要使用抗菌素、激素等, 以免削弱機體抵抗力, 延長病程, 甚至出現肺炎等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