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基因療法治療肺囊性纖維化效果明顯

來自英國國家心肺研究所等多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柳葉刀·呼吸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對囊性纖維化基因療法的二期實驗報告, 與使用安慰劑相比, 基因療法在穩定患者肺功能方面首次顯出明顯效果。

該基因療法是通過基因技術, 用可吸入DNA分子向肺細胞內導入一個能正常運作的基因, 以代替變異基因。 肺囊性纖維化是一種罕見遺傳病, 由CFTR基因變異導致, 使患者肺內膜分泌出異常黏稠的黏液, 反復感染致命肺病。 在英國, 每2500名新生兒中就有1人受其影響, 囊性纖維化病人平均死亡年齡為29歲,

死亡率高達90%。

科學家1989年發現了囊性纖維化跨膜轉導調節因數基因, 並開發出多種病毒和非病毒的載體系統, 用於向肺細胞導入矯正的囊性纖維化跨膜轉導調節因數基因。 但迄今為止, 還沒有一例囊性纖維化基因療法在臨床上表現出長期改善效果。

據《柳葉刀》雜誌論文介紹, 這次為期兩年的研究中, 研究人員將英國140名年齡在12歲及以上的囊性纖維化患者隨機分組, 治療組每月吸入5毫升 pGM169/GL67A, 持續 1年, 安慰劑組吸入0.9%濃度的鹽水, 經一年後檢測他們的FEV1指標以評價肺功能。

在接受基因治療的62名患者中, 其1秒用力呼氣量指標平均比安慰劑組要大 3.7%, 這是呼吸功能穩定的結果。 但不同病人的治療效果有所差異, 尤其是那些一開始肺功能很差的患者,

其1秒用力呼氣量變化達到6.4%。 總的來說, 基因治療耐受性很好, 治療組和安慰劑組的副作用發生率相當。

論文高級作者、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教授埃裡克·奧爾頓說:“經過肺功能測試, 與使用安慰劑相比, 基因療法給患者帶來了明顯療效, 而且沒有安全隱患。 ”

研究小組正在尋找其他非病毒性基因療法, 以及更有效載體。 愛丁堡西部總醫院的阿拉斯戴爾·因尼斯說:“這項實驗的發表是治療囊性纖維化的一個里程碑。 ”

在基因層面治癒細胞, 看似科幻的行為, 在當今卻在逐漸變成現實。 基因療法可以將正常運作的基因導入細胞, 以代替變異的基因, 達到治療的目的。 對於囊性纖維化這種由基因變異導致的病症來說,

用基因療法可謂對症下藥。 雖如此, 科學家卻也經過26年的努力, 才看到這一方法帶來的曙光。 這是囊性纖維化患者的希望, 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 一個頑症的治癒, 有時候原理上看很容易, 在實踐中卻要經歷漫長的時間和反復的探索, 才能叩開成功的大門;這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種動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