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煎藥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湯劑的煎煮方法稱為煎法。 湯劑是臨床常用的劑型。 煎法的恰當與否, 又直接關係到中藥的療效, 所以前人對此十分講究。

煎藥容器:煎藥用具以砂鍋、瓦罐為最好。 忌用鐵器、銅器, 以防與含有鞣質, 有機酸等成分的藥材發生反應, 影響品質和療效。

煎藥用水:煎藥用水以清潔為原則。 至於加水量, 常與中藥的吸水量、煎藥時間, 火候及病人所需的藥量有關。 一般加水量常為藥重的5-8倍, 煎存4-6成。

煎前浸泡:中藥在煎煮前, 應先加水浸泡, 使藥材濕潤, 以利於有救成分的煎出。 浸泡時間按具體情況來定, 粗末一般浸泡5-10分鐘,

飲片一般浸泡20-30分鐘。

煎藥火候:指煎藥溫度的高低。 在未煮沸之前, 可用大火、急火快煎, 沸騰之後, 應改為小火、慢火煎煮。 這樣做可以防止藥液溢出, 減少水分過多蒸發, 更主要的是為了減少揮發成分的損耗和高溫引起的有效成分的破壞。

煎藥時間:一般頭煎從沸騰開始計算需20-25分鐘, 二煎需15-20分鐘;發汗藥頭煎10-15分鐘, 二煎10分鐘;滋補藥頭煎30-40分鐘, 二煎25-30分鐘。 湯劑煎好以後, 應立即濾取藥汁。

煎煮次數:現代研究證明, 一劑藥以煎煮=次為宜。 最好將頭煎與二煎合併後, 分二次內服。 滋補藥可煎三次。

入藥順序中醫傳統用法有先煎、後下、包煎、另煎、沖服、烊化等。 主要是為了增加煎出量或減少揮發性物質的散失, 以保證湯劑的品質和療效,

減少副作用。 其中介殼類、礦石類藥物應打碎先煎, 煮沸後約10-20分鐘後再入他藥同煎, 或先煮水去渣後再煎他藥。 含有揮發成份的藥宜後下, 即在煎畢前5~10分鐘時下藥。 包煎, 指用布包好, 與其他藥物同煎, 以防止不良刺激。 另煎, 指為了充分發揮某些貴重藥的有效作用, 可另行煎煮取計後加入湯液中內服。 沖服, 指某種貴重藥宜待湯煎成後, 臨服時投入, 攪勻內服, 有的藥物也可磨汁沖服。 烊化, 指膠質、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藥物, 置於去渣的藥液中微煮或趁熱攪拌, 使之溶解後, 再內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