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僅僅在工作中間小憩一下是遠遠不夠的, 對回復我們精神狀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戶外活動。
每個人都有低落的時候-這很正常。 如果有人從不鬱悶那才是反常的。 沒有任何心理學家會贊同抑鬱純粹是由一種不明化學物質引起的。 導致抑鬱症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並且相當廣泛, 但其中之一我們不得不應對的就是工作。
我們對付工作壓力的利器之一就是去度假。 度假毫無疑問是一個讓身心都放鬆的方式。 然而新的刊登在環境心理學Hartig, Catalano 和 Ong (2007)雜誌的研究發現並不是所有假期都有同樣的效果。
去戶外
這份論文的主要作者Terry Hartig工作且生活在瑞典, 一個因其漫長昏暗的冬天而聞名的國家。 因此, 瑞典人知道外出享受陽光的重要性, 尤其當它到來時。 瑞典甚至頒佈一項法律要求雇主在夏天提供連續四個星期的假日。 而正是這項法律在Hartig的發現中至關重要。
Hartig和同事提出假日悶在屋裡可能限制精神上的恢復。 另一方面, 當我們在戶外暢遊時, 我們可以做喜歡的運動或者在公園裡漫步。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 美麗的景色可以減輕我們的煩惱, 幫助我們忘記平時有壓力的環境而融入大自然。
這個理論很有吸引力而且似乎是可信的。 問題是我們怎樣科學地檢驗它。
面對生活, 面對工作, 面對。 。 。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壓力,
怎麼解釋呢?為什麼只跟七月有關?
為什麼七月如此不同
這裡是作者的推斷。 在瑞典人們大部分的假期都在七月這一法律規定假日的中間部分(從6月1日到8月31)。 一份調查顯示(在七月休假的人)超過90%。 這意味著在七月他們進行戶外活動的可能性最高。 總體看來, 一年的其他時間他們都會在工作。 例如即使是在天氣異常炎熱的五月人們也不能因此獲益(放假)。
推理繼續, 那麼如果七月天氣很差而人們被迫呆在家裡, 這意味著他們精神上不能很好的恢復然後去工作。 換句話說, 如果七月天氣好, 人們心情回復的好就不怎麼需要吃藥了。
記住這個解釋是根據9年來很多人的行為推斷出來的。 通常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抗抑鬱藥來抵禦壞天氣的影響的。 而一些人無論天氣怎麼樣都需要抗抑鬱藥物。 但考慮到在這個時期那些人變得傾向於服用藥物, 作者的解釋還是有道理的。
我知道這項研究成了那類告訴我們一些我們已經知道的事實的那種類型。 但它的確以某種巧妙的方式引用了瑞典假期模型。 此外, 那些提醒我們抓住每一個機會去戶外的建議怎麼也不嫌多。
說真的, 幸福就在穿過一片生機勃勃的田野、凝望遠處的樹、感受噴灑在後背的陽光和輕撫過你肌膚的微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