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厭食?厭食—是指小兒較長時期見食不貪、食欲不振或厭惡進食的一種病證。 類似西醫學的“神經性厭食”、“厭食症”。
什麼情況下易發生厭食?
1。 城市兒童發病率高。 零食多, 長輩溺愛, 跑動少等。
2。 夏季較重。 常因苦夏(疰夏)影響, 導致脾胃虛弱加重。
3.1-6歲兒童多見。 脾胃發育不健全。
怎麼導致的厭食?
1。 飲食餵養不當。 飲食結構不合理, 如肉食、蛋類過多等, 傷脾胃。
2。 脾胃虛弱。 先天脾胃弱或其他疾病導致的脾胃弱。
3。 情緒變化, 思慮傷脾。 小兒受驚嚇, 家長要求嚴, 因嬌慣而稍有不遂便哭鬧等等。
歷代醫家認識:
《赤水玄珠?不能食》講到:“由脾胃餒弱;或病後而脾胃之氣未複;或痰客中焦,
《幼科發揮》說“諸困睡、不嗜食、吐瀉, 皆脾臟之本病也。 ”
《臨證指南醫案》:“其餘一切諸症不食者, 當責之胃陽虛、胃陰虛……要知此症, 淡飲淡粥, 人皆惡之, 或辛或鹹, 人皆喜也。 或其人素好之物, 亦可酌而投之, 以醒胃氣, 唯酸膩甜濁不可進。 ”
飲食療法:
1。 山楂膏(片), 每服1-3塊;或雞內金粉1-2克, 一日三次, 可啟脾開胃。 適宜脾虛厭食輕證。
2。 金術餅:炒雞內金30克, 炒白術60克, 研細末過篩。 與紅糖、炒芝麻粉各30克, 精麵粉500克, 加水適量和勻。 製成20個小餅, 上鍋微火烙製成焦黃脆香甜即成。 每次1個, 5歲以下者一日2次, 5歲以上者一日3次, 飯前食用。
3。 胎盤內金羊肝散:胎盤、雞內金、羊肝各等量, 洗淨去筋膜,
單驗方治療:
1。 全蠍8克, 雞內金10克, 研極細末。 2歲以下0.3克, 3歲以上0.6克, 1日2次。 連服4天為1個療程, 每療程間歇3天。 用於脾運失健厭食。
2。 皂角。 研末, 過細篩。 1-2歲0.3克, 3-4歲0.5克, 5-6歲0.8克, 1日2次, 糖水沖服。 用於脾虛痰濕內阻厭食。
3。 運脾湯:白人參、炒白術、焦神曲各10克, 藿香、肉豆蔻、丁香、砂仁、炙甘草、陳皮各5克。 水煎服。
藥物外治(無副作用):
1。 高良薑、青皮、陳皮、蓽撥、蓽澄茄、蒼術、薄荷、蜀椒各等量, 研極細末, 做成香袋。 佩於胸前。 1月1療程。 (總有效率89.2%)
2。 藿香、佩蘭、檳榔、山藥、扁豆、白芷、砂仁、黃芪、白術、黨參、丁香、木香、肉桂、細辛各等份, 研細末, 用酒或生薑汁調成糊狀, 外敷神闕穴, 用傷濕止痛膏固定。 30天1療程, 每10日換藥1次。
中成藥:
香砂六君子丸:用於脾胃氣虛之厭食伴胃脹、腹脹;
健脾丸:用於久病後之脾胃虛弱:厭食伴大便稀。
調護原則:
1。 正確餵養:量適宜、冷熱適宜, 少零食、不挑食;
2。 保持良好情緒:不嬌慣、不過高要求、不強迫進食;
3。 不可濫用補品、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