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莫用熱水泡中藥!煎中藥前要注意什麼?

煎中藥前需要注意什麼?煎中藥可不是把東西放進去熬制就好, 比如不能用熱水泡藥材等, 這裡面可有很多注意事項, 跟我們一起來瞭解下吧。

煎中藥前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藥材別用熱水泡

煎中藥前, 有個程式是將中藥浸泡20-30分鐘, 好讓藥物充分地吸收水分, 讓煎出的藥液療效更好。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浸泡藥材的水最好是冷水。 60℃以上的熱水浸泡, 會使藥材組織細胞內的蛋白質凝固, 澱粉糊化, 不利於藥物成分溶出。

二、藥材莫沖洗

一些人在煎煮中藥之前, 總是用清水先將中藥洗一遍, 認為這樣做衛生。

不少藥材中含有水溶性的糖和甙類成分, 水洗會讓這些有效成分部分溶于水而流失, 導致藥效降低。 一些中藥方劑中有不少藥材是粉末狀的, 有些藥材在配藥時要研碎, 如果先用水洗一遍, 必然會造成這些藥物的損失。 此外, 有的藥材在炮製過程中加入了蜜、醋、酒、膽汁等輔料, 而這些輔料都易溶于水。

三、煎藥最好選砂鍋

中藥湯劑的品質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係。 現在仍是以砂鍋為好, 因為砂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 其傳熱均勻緩和, 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 也可選用搪瓷鍋, 不銹鋼鍋和玻璃煎器。 但是不能使用鐵鍋, 銅鍋, 主要是因為鐵鍋或銅鍋的化學性質不穩定,

易氧化。 在煎煮藥時能與中藥所含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 如與鞣質類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鐵, 使藥液的顏色加深。 與黃酮類成分可生成難容性聚合物。 與有機酸類成分可生成鹽類。 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品質, 直接關係到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

四、加水量要適當

煎藥的加水量也很重要, 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湯劑的品質。 加水少了, 會造成藥物煎煮不透, 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 加水多了, 煎煮出的藥液多, 病人服藥時很不方便。 中藥材因其質地不同, 它的吸水量差別也較大, 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 重量相同的藥物, 質地疏鬆其體積就大, 吸水量自然就多。 質地堅實其體積就小, 吸水量就少。 因此, 煎煮花, 葉, 全草類藥物,

加水量就要多一些。 煎煮礦物類, 貝殼類藥物, 加水量就少一些。 按照傳統的加水方法, 是將藥物放入鍋內, 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3-5釐米, 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過藥物表面3釐米為准。 這種加水方法, 簡便易行, 又很容易掌握。

五、煎中藥的時間和溫度

煎藥時間應根據藥性而定, 一般藥為30分鐘。 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 沸後煎15-20分鐘。 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後, 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 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 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 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煎藥溫度的高低, 中醫稱之為“火候”一般習慣上稱為“文火”或“武火”。 所謂文火, 就是弱火, 溫度上升緩慢, 水份蒸發較慢。 所謂武火, 就是強火, 溫度上升快, 水份蒸發的也快。

如煎藥時火候過強, 水份蒸發快, 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 也容易糊鍋。 反之, 火候弱, 煎煮的藥效果就差。 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 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 保持在微沸狀態, 可減慢水份的蒸發, 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煎藥時要注意攪拌藥料, 讓藥液充分煎透。 每劑中藥一般煎兩次, 第二次時間可略短。 有些藥物需要區別對待, 如先煎、後下、沖服等, 中藥師都會在抓藥時講明。

以上就是煎中藥前的一些注意事項, 做好準備, 才能“打贏”煎藥這場大戰。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