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點穴常用穴位

天門

【位置】自兩眉中間至前髮際成一直線。

【功效】疏風解表, 開竅醒腦, 鎮靜安神。

【主治】外感發熱, 頭痛, 感冒, 精神萎靡, 警惕不安。

【手法】兩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 稱開天門。

坎宮

【位置】自眉頭至眉梢成一橫線。

【功效】疏風解表, 醒腦明目, 止頭痛。

【主治】外感發熱, 驚風, 頭痛, 目赤痛。

【手法】兩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 稱分推坎宮, 又稱分陰陽。

耳後高骨

【位置】耳後入髮際, 乳突後緣下凹陷處。

【功效】疏風解表, 安神除煩。

【主治】①感冒頭痛。 ②驚風, 煩躁不安。

【手法】用拇指甲掐, 或用拇指端按之。

天柱骨

【位置】頸後髮際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線。

【功效】祛風散寒, 降逆止嘔。

【主治】①項強, 發熱, 驚風, 咽痛。 ②噁心嘔吐。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 稱推天柱。

七節骨

【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線。

【功效】①推上七節骨能溫陽止瀉。 ②推下七節骨能瀉熱通便。

【主治】泄瀉, 便秘, 脫肛。

【手法】用拇指橈側面或食、中二指腹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作直推, 分別稱為推上七節和推下七節。

脾經

【定位】拇指末節螺紋面。

【功效】①補脾經能健脾胃, 補氣血。 ②清脾經能清熱利濕, 化痰止嘔。

【主治】腹瀉, 便秘, 痢疾, 食欲不振, 黃疸。

【手法】用拇指螺紋面在該穴作旋推, 或屈患兒拇指, 沿拇指橈側緣向掌根方向直推, 稱補脾經。 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 為清脾經。

肝經

【定位】食指末節螺紋面。

【功效】平肝瀉火,

熄風鎮驚, 解鬱除煩。

【主治】煩躁不安, 驚風, 目赤, 五心煩熱, 口苦, 咽乾等。

【手法】向指根方向推, 稱清肝經。

心經

【位置】在中指末節螺紋面。

【功效】清熱退心火。

【主治】高熱神昏, 五心煩熱, 口舌生瘡, 小便赤澀, 驚惕不安等。

【操作】向指根方向直推, 為清心經。

肺經

【位置】無名指末節螺紋面。

【功效】①補肺經能補肺氣。 ②清肺經能宣肺清熱, 疏風解表, 化痰止咳。

【主治】感冒, 發熱, 咳嗽, 胸悶, 氣喘, 虛汗, 脫肛等。

【手法】旋推為補肺經;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肺經。

腎經

【定位】在小指端螺紋面。

【功效】①補腎經能補腎益腦, 溫養下元。 ②清腎經能清利下焦濕熱。

【主治】先天不足, 久病體虛, 腎虛腹瀉, 遺尿, 虛喘, 膀胱蘊熱, 小便淋瀝刺痛等。

【手法】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 稱補腎經;向指根方直推,

稱清腎經。

胃經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節。

【功效】①清胃經能清中焦濕熱, 和胃降逆, 瀉胃火, 除煩止渴。 ②補胃經能健脾胃, 助運化。

【主治】嘔惡噯氣, 食欲不振, 吐血衄血等。

【手法】旋推為補胃經;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胃經。

大腸

【位置】在食指橈側緣, 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

【功效】①補大腸能澀腸固脫, 溫中止瀉。 ②清大腸能清利腸腑, 除溫熱, 導積滯。

【主治】腹瀉, 脫肛, 痢疾, 便秘。

【手法】從食指尖直推向虎口為補, 稱補大腸;反之為清, 稱清大腸。

四橫紋

【位置】掌麵食、中、無名、小指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

【功效】①掐之能退熱除煩, 散瘀結。 ②推之能調中行氣, 消脹滿。

【主治】疳積, 腹脹腹痛, 消化不良, 驚風, 咳喘。

【操作】拇指甲掐揉, 稱掐四橫紋;將患者四指併攏,

用大拇指螺紋面從食指橫紋處推向小指橫紋處, 稱推四橫紋。

小橫紋

【位置】掌麵食、中、無名、小指掌指關節橫紋處。

【功效】推掐本穴能退熱, 消脹, 散結。

【主治】發熱, 煩躁。

【手法】以拇指甲掐, 稱掐小橫紋, 以拇指爪逐一掐之, 用大拇指螺紋面從其食指根節紋向小指根節紋推, 稱推小橫紋。

掌小橫紋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 掌紋頭尺側。

【功效】清熱散結, 寬胸宣肺, 化痰止咳。

【主治】痰熱喘咳, 口舌生瘡。

【手法】用中指或拇指端按揉, 稱揉掌小橫紋。

板門

【位置】手掌大魚際處。

【功效】①揉板門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滯, 運達上下之氣。 ②板門推向橫紋能止瀉, 橫紋推向板門能止嘔吐。

【主治】食積, 腹脹, 食欲不振, 嘔吐, 腹瀉, 氣喘, 噯氣等。

【手法】用指端揉, 稱揉板門或運板門。

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橫紋, 稱板門推向橫紋, 反之稱橫紋推向板門。

內勞宮

【位置】掌心中, 屈指時中指、無名指之間點。

【功效】①揉內勞宮能清熱除煩。 ②運內勞宮能清虛熱。

【主治】發熱, 煩渴, 口瘡, 齒齦糜爛, 虛煩內熱等。

【手法】用中指端揉, 稱揉內勞宮;自小指根掐運起, 經掌小橫紋、小天心至內勞宮, 稱運內勞宮。

小天心

【位置】大小魚際交接處凹陷中。

【功效】①揉小天心能清熱、鎮驚、利尿、明目。 ②掐、搗小天心可鎮驚安神。

【主治】驚風, 抽搐, 煩躁不安, 夜啼, 小便赤澀, 斜視, 目赤痛, 疹痘欲出不透。

【手法】用中指端揉, 稱揉小天心;拇指甲掐, 稱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間關節搗小天心。 運水入土、運土入水

【位置】手掌面, 大指根至小指根, 沿手掌邊緣一條弧形曲線。

【功效】①運土入水能清脾胃濕熱,利尿止瀉。②運水入土能健脾助運,潤燥通便。

【主治】小便赤澀,腹脹,痢疾,吐瀉,便秘,食欲不振等。

【手法】自拇指根沿手掌邊緣,經小天心推運至小指根,稱運土入水;反之,稱運水入土。

總筋

【位置】掌後腕橫紋中點。

【功效】揉總筋能清心經熱,散結止痙,通調周身氣機。

【主治】驚風,夜啼,口舌生瘡,潮熱,牙痛等。

【手法】按揉本穴稱揉總筋;用拇指掐稱掐總筋。

二扇門

【位置】掌背中指根本節兩側凹陷處。

【功效】掐揉二扇門能發汗透表,退熱平喘。

【主治】驚風抽搐,身熱無汗。

【手法】用拇指甲掐,稱掐二扇門;用拇指偏峰按揉,稱揉二扇門。

上馬

【位置】手背無名及小指掌指關節後陷中。

【功效】揉上馬能滋陰補腎,順氣散結,利水通淋。

【主治】虛熱喘咳,小便赤澀淋瀝,腹痛,牙痛。

【手法】拇指端或拇指甲掐稱揉上馬或掐上馬。

外勞宮

【位置】掌背中,與內勞宮相對處。

【功效】溫陽散寒,升陽舉陷,發汗解表。

【主治】風寒感冒,腹痛腹脹,腸鳴腹瀉,痢疾,脫肛,遺尿,疝氣。

【手法】用揉法,稱揉外勞;用掐法稱掐外勞。

一窩風

【位置】手背腕橫紋正中凹陷處。

【功效】溫中行氣,止痛,利關節。

【主治】腹痛,腸鳴,關節痹痛,傷風感冒。

【手法】用指端揉,稱揉一窩風。

膊陽池

【位置】在手背一窩風後3寸處。

【功效】止頭痛,通大便,利小便。

【主治】便秘,溲赤,頭痛。

【手法】用拇指甲掐或指端揉,稱掐膊陽池或揉膊陽池。

三關

【位置】前臂橈側,陽池至曲池成一直線。

【功效】推上三關性溫熱,能補氣行氣,溫陽散寒,發汗解表。

【主治】氣血虛弱,陽虛肢冷,腹痛,腹瀉,疹出不透,以及感冒風寒等一切虛寒病證。

【手法】自腕推向肘,稱推上三關。

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總筋至曲澤穴成一直線。

【功效】①清天河水能清熱解表,瀉火除煩。②打馬過天河清熱功能大於清天河水。

【主治】外感發熱,潮熱,內熱,煩躁不安,口渴,弄舌,重舌,驚風等一切熱證。

【手法】用食、中二指腹面自腕推向肘,稱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從總筋處,一起一落彈打如彈琴狀,直至曲池,同時用口吹氣隨之,為打馬過天河。

六腑

【位置】前臂尺側,陽池至肘部少海穴成一直線。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

【主治】一切實熱病證。高熱,煩渴,驚風,鵝口瘡,木舌,重舌,咽痛,腮腺炎和大便秘結乾燥等。

【手法】用拇指腹面或食、中指腹面自肘推向腕,稱推六腑。

【功效】①運土入水能清脾胃濕熱,利尿止瀉。②運水入土能健脾助運,潤燥通便。

【主治】小便赤澀,腹脹,痢疾,吐瀉,便秘,食欲不振等。

【手法】自拇指根沿手掌邊緣,經小天心推運至小指根,稱運土入水;反之,稱運水入土。

總筋

【位置】掌後腕橫紋中點。

【功效】揉總筋能清心經熱,散結止痙,通調周身氣機。

【主治】驚風,夜啼,口舌生瘡,潮熱,牙痛等。

【手法】按揉本穴稱揉總筋;用拇指掐稱掐總筋。

二扇門

【位置】掌背中指根本節兩側凹陷處。

【功效】掐揉二扇門能發汗透表,退熱平喘。

【主治】驚風抽搐,身熱無汗。

【手法】用拇指甲掐,稱掐二扇門;用拇指偏峰按揉,稱揉二扇門。

上馬

【位置】手背無名及小指掌指關節後陷中。

【功效】揉上馬能滋陰補腎,順氣散結,利水通淋。

【主治】虛熱喘咳,小便赤澀淋瀝,腹痛,牙痛。

【手法】拇指端或拇指甲掐稱揉上馬或掐上馬。

外勞宮

【位置】掌背中,與內勞宮相對處。

【功效】溫陽散寒,升陽舉陷,發汗解表。

【主治】風寒感冒,腹痛腹脹,腸鳴腹瀉,痢疾,脫肛,遺尿,疝氣。

【手法】用揉法,稱揉外勞;用掐法稱掐外勞。

一窩風

【位置】手背腕橫紋正中凹陷處。

【功效】溫中行氣,止痛,利關節。

【主治】腹痛,腸鳴,關節痹痛,傷風感冒。

【手法】用指端揉,稱揉一窩風。

膊陽池

【位置】在手背一窩風後3寸處。

【功效】止頭痛,通大便,利小便。

【主治】便秘,溲赤,頭痛。

【手法】用拇指甲掐或指端揉,稱掐膊陽池或揉膊陽池。

三關

【位置】前臂橈側,陽池至曲池成一直線。

【功效】推上三關性溫熱,能補氣行氣,溫陽散寒,發汗解表。

【主治】氣血虛弱,陽虛肢冷,腹痛,腹瀉,疹出不透,以及感冒風寒等一切虛寒病證。

【手法】自腕推向肘,稱推上三關。

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總筋至曲澤穴成一直線。

【功效】①清天河水能清熱解表,瀉火除煩。②打馬過天河清熱功能大於清天河水。

【主治】外感發熱,潮熱,內熱,煩躁不安,口渴,弄舌,重舌,驚風等一切熱證。

【手法】用食、中二指腹面自腕推向肘,稱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從總筋處,一起一落彈打如彈琴狀,直至曲池,同時用口吹氣隨之,為打馬過天河。

六腑

【位置】前臂尺側,陽池至肘部少海穴成一直線。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

【主治】一切實熱病證。高熱,煩渴,驚風,鵝口瘡,木舌,重舌,咽痛,腮腺炎和大便秘結乾燥等。

【手法】用拇指腹面或食、中指腹面自肘推向腕,稱推六腑。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