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沉默病”是指有些疾病無症狀, 患者不知自己患病, 或雖知患病因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常不重視, 平時無任何治療或防護措施, 像沒事人一樣。 這類疾病一旦爆發, 比有症狀的疾病後果更嚴重, 因此對“沉默病”更要提高警惕, 絕不能掉以輕心。 這類病常見的有:
高脂血症。 血脂(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增高時, 隨著時間的延長, 日積月累, 大量脂類沉積在血管壁上, 使原本柔軟光滑的血管內腔變窄、壁變脆、質變硬, 失掉彈性, 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而動脈粥樣硬化則是高血壓病、冠心病、急性心梗、腦梗死、腦出血、腦供血不足、腹主動脈瘤、缺血性腸病等血管疾病的發病基礎。
隱性冠心病。 這種病平時無任何臨床症狀, 像正常人一樣, 但可突然發病, 甚至可發生急性心梗而猝死(故此病又稱無痛性心梗), 多發生在中老年人。 有些貌似健康的人突然死亡多半是本病所致, 人們要時刻警惕。
適應性高血壓。 指患者已能適應長期升高的血壓, 臨床上曾有一位著名的軍旅歌唱家, 他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高達200和130毫米汞柱, 而無任何不適感覺, 讓他服降壓藥物使血壓降至正常, 反而感到不適因而拒絕服藥。
肝血管瘤、肝腎囊腫和腹主動脈瘤。 這些疾病中約60%的患者無症狀, 像健康人一樣生活、工作和學習。 但當因意外情況被外力撞擊或擠壓病灶局部時, 可發生瘤體或囊體破裂出血, 導致急腹症發生, 如搶救不力有猝死的危險。
脂肪肝。 本病半數以上患者無自覺症狀, 患者本人常常不在意, 認為不處理也不會發生嚴重問題。 其實不然, 肝穿取材活檢病理證實, 脂肪肝病變的演變順序是:脂肪肝→脂肪肝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 脂肪肝多由肥胖(血脂高)和嗜酒(特別是酗酒)引起, 過去認為酗酒不會發生肝癌,
無症狀型潰瘍病。 指患胃十二指腸潰瘍病時, 無上腹不適、燒心、噁心、嘔吐和腹痛等症狀。 據文獻報導, 此型潰瘍病的發病率, 胃潰瘍占4%~7%, 十二指腸潰瘍占15%~25%。 無症狀潰瘍病多數未進行治療, 如任其自然發展, 可突發胃腸道出血或穿孔, 引起急腹症;頑固性胃潰瘍長期(3個月以上)不愈還可能演變成胃癌。
腺瘤樣息肉。 各種息肉如結腸息肉、胃息肉、膽囊息肉、膀胱息肉和子宮息肉等, 在較長一段時間內(至少1年), 可能無任何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 倘若是腺瘤樣息肉(息肉中的一種病理類型), 如任其自然發展, 則可能惡化癌變。
早期乳腺癌和宮頸癌。 乳腺癌目前在女性十大腫瘤排序中占第一位, 宮頸癌也是女性常見癌。 這兩種癌早期無症狀, 一旦出現症狀, 多已進入中晚期, 失去最佳手術時機, 故女性定期健康檢查特別重要。 現國家已撥款, 免費為婦女做篩查, 符合條件的女性可以去做, 爭取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 不要認為無症狀就是正常。
腦血管畸形(腦血管瘤)。 這是一種先天性腦血管畸形, 表現為顱內某一區域的血管異常增多, 最常見的是動靜脈聯合型, 乃由一團雜亂擴張的畸形血管形成, 面積大小不一, 主要發生在大腦中動脈分佈區域。 大約0.6%的嬰兒出生時就患本病, 本病約占顱內腫瘤的2%~14%。 首次症狀常在10歲~30歲出現, 症狀出現前無任何感覺, 就像健康人一樣, 一旦出現症狀可因畸形血管破裂腦出血而猝死, 我曾見過一個12歲女孩單腿跳著玩突然摔倒在地猝死, 屍檢確診系本病。
對待沉默病, 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定期健康體檢。 因這類無症狀疾病, 自認為自己無病, 其實不僅有病在身, 還可能是重病, 只有通過體檢才能發現。 有的人一輩子沒測過一次血壓, 怎能知道自己有病沒病?
2.積極治療。對無症狀疾病一定要重視,發現“沉默病”後,要及時就醫診治,即使無症狀和痛苦,也要按醫囑積極治療或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否則,就會“養虎遺患”,後果嚴重。
3.定期複查。對查出的無症狀疾病,不僅要積極治療,還要定期複查治療效果並進行評估,必要時修改治療計畫,一定要做到達標。
怎能知道自己有病沒病?2.積極治療。對無症狀疾病一定要重視,發現“沉默病”後,要及時就醫診治,即使無症狀和痛苦,也要按醫囑積極治療或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否則,就會“養虎遺患”,後果嚴重。
3.定期複查。對查出的無症狀疾病,不僅要積極治療,還要定期複查治療效果並進行評估,必要時修改治療計畫,一定要做到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