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眼盲心不盲。 當你面對失明人士, 與他們相處時, 他們雖然並不能看到你的表情, 但是, 他們的心絕對能感受的到你們的感受, 因此, 當我們與盲人相處的時候, 切忌不要存在以下五種心理。
一、憐憫
視力殘疾人“生活在黑暗之中”, 失明導致對環境資訊獲得的喪失和對環境有效控制能力的喪失、視力殘疾人學習的不便、生活的艱辛、求職之不易……使得視力殘疾人這一社會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更易為人們所憐憫與關注。 其實對視力殘疾人的憐憫之心是理解、關心、幫助他們的基礎, 但僅有憐憫是不夠的,
二、恐懼
由於視力殘疾對個體的傷害相對更為“殘酷”, 人們總是把對黑暗的恐懼從“盲”遷移到視力殘疾人身上來:“寧可死也不願意盲”、“失明比死亡更可怕”、“一死百了, 失明是活受罪”……加之視力殘疾人生活的艱難、外貌的異常等會讓更多的人對視力殘疾心存恐懼。 其實視力殘疾人和普通的人一樣, 並不可怕;相反, 他們作為視力有殘疾的人生活在視覺社會裡, 處處都感到不方便, 他們對這個世界也有一中恐懼心理, 因此雙方的交流和理解非常重要。
三、迷信
一提起盲人, 有些人馬上還會與“算命”、“報應”等封建迷信聯繫起來, 覺得盲人神秘的同時也覺得盲人的“可畏”。 人們往往迷信盲人的“聰明”、“靈驗”, 其實不然, 盲人都是從不同的來者中綜合各方面的資訊, 加之簡單的心理推導而已。 原本我們對其期望值低(小瞧了他們)也是使自己驚訝的另外一個原因。
四、視力殘疾就是看不見
絕大多數普通人一聽說“視力殘疾”馬上就會認為是“眼前漆黑一片”、“暗無天日”……, 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視力殘疾包括盲和低視力兩種, 低視力有部分視力是不用分說的。 即使在“盲”類中, 真正“全盲”的也只是極少數, 大多數“盲人”都還有一些剩餘視力。
五、神秘
一提到盲人, 許多人的第一感覺往往是比較神秘:眼睛看不見,
小編溫馨提示:上述五種就是與盲人相處不應有的心理, 遭受了失明的不幸, 盲人朋友們的心理會變得脆弱、敏感, 如果我們正常人再以上述這樣的心理與他們相處, 會讓盲人朋友們更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