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我們的情緒 三個有趣的心理實驗

1、“感覺剝奪”實驗

1954年, 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首先進行了“感覺剝奪”實驗:實驗中給被試者戴上半透明的護目鏡, 使其難以產生視覺;用空氣調節器發出的單調聲音限制其聽覺;手臂戴上紙筒套袖和手套, 腿腳用夾板固定, 限制其觸覺。 被試單獨呆在實驗室裡, 幾小時後開始感到恐慌, 進而產生幻覺……在實驗室連續呆了三四天后, 被試者會產生許多病理心理現象:出現錯覺幻覺;注意力渙散, 思維遲鈍;緊張、焦慮、恐懼等, 實驗後需數日方能恢復正常。 這個實驗表明:大腦的發育, 人的成長成熟是建立在與外界環境廣泛接觸基礎之上的。

只有通過社會化的接觸, 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聯繫, 人才可能更多地擁有力量, 更好地發展。

2、“遲延滿足”實驗

發展心理學研究中有一個經典的實驗, 稱為“遲延滿足”實驗。 實驗者發給4歲被試兒童每人一顆好吃的軟糖, 同時告訴孩子們:如果馬上吃, 只能吃一顆;如果等20分鐘後再吃, 就給吃兩顆。 有的孩子急不可待, 把糖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則耐住性子、閉上眼睛或頭枕雙臂做睡覺狀, 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語或唱歌來轉移注意消磨時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 從而獲得了更豐厚的報酬。 研究人員進行了跟蹤觀察, 發現那些以堅韌的毅力獲得兩顆軟糖的孩子, 長到上中學時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自信心和獨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經不住軟糖誘惑的孩子則往往屈服於壓力而逃避挑戰。

在後來幾十年的跟蹤觀察中, 也證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兩塊糖果的孩子, 事業上更容易獲得成功。 實驗證明:自我控制能力是個體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 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 抑制衝動, 抵制誘惑, 延遲滿足, 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綜合能力。 它是自我意識的重要成分, 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質。

3、情緒實驗

古代阿拉伯學者阿維森納, 曾把一胎所生的兩隻羊羔置於不同的外界環境中生活:一隻小羊羔隨羊群在水草地快樂地生活;而在另一隻羊羔旁拴了一隻狼, 它總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獸的威脅,

在極度驚恐的狀態下, 根本吃不下東西, 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 醫學心理學家還用狗作嫉妒情緒實驗:把一隻饑餓的狗關在一個鐵籠子裡, 讓籠子外面另一隻狗當著它的面吃肉骨頭, 籠內的狗在急躁、氣憤和嫉妒的負性情緒狀態下, 產生了神經症性的病態反應。 實驗告訴我們:恐懼、焦慮、抑鬱、嫉妒、敵意、衝動等負性情緒, 是一種破壞性的情感, 長期被這些心理問題困擾就會導致身心疾病的發生。 一個人在生活中對自己的認識與評價和本人的實際情況越符合, 他的社會適應能力就越強, 越能把壓力變成動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