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性肛瘺切除術後Ⅰ期縫合術最早由日本高野大腸肛門醫院報導。 我們結合國內外有關文獻對其作了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 並實施於臨床。 與傳統治療方法比較, 該手術避免了手術後創傷範圍較大, 癒合時間長, 癒合瘢痕較大, 併發症較多, 肛門功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等缺點, 可有效保護肛門形態和功能的正常。 在具體操作中, 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適應證和禁忌證:我們體會該手術適用於複雜性肛瘺無急性炎症及其它腸道疾病者。 如肛瘺合併感染較重或引流膿液較多, 膿腔較大時,
2)內口處的處理:如內口較低, 周圍炎症反應較輕, 可考慮內口處一併縫合, 鬆緊適度防止糞或腸內容物流入傷口;如內口較高, 需掛線, 則第一針位置很重要, 既要封閉肛門直腸與縫閉管道, 同時要保持掛線內外部引流通暢。 可採用第一針稍外翻或支管完全縫閉, 主管部分保留所謂半縫閉等方法處理。 另外也要注意內口肛瘺、肛腺感染組織的清除。
3)主、支瘺管及腔內壞死組織的清除;切底切除主、支瘺管和腔內壞死組織的清除乾淨是Ⅰ期縫合癒合的關鍵。 但需注意, 瘺管壁和周圍纖維結締組織有防止炎症擴散的作用, 其下方的脂肪組織抗感染能力較差。
4)縫合的要點:縫線鬆緊要適度是爭取癒合的重要條件。 過松易有死腔引流不暢易感染;過緊易組織缺血、壞死。 操作要精細, 止血要嚴密。 縫合層次多少, 取決於切口的深淺, 以不留死腔為度, 便於癒合。 我們多採用全層貫穿基底部縫合, 較深者可採用褥式縫合, 過深者我們體會以鉻制腸線縫合底部為好, 因其刺激小, 便於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