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男人這處乾淨身體變得強壯

肝是身體的一大器官, 是身體裡面的排毒器官, 想要身體好, 肝臟必須乾乾淨淨的。 而我們很多人認為, 腎是最重要的, 其實不是這樣的, 肝和非常的重要, 那麼我們如何養肝護肝呢?養肝護肝的方法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中醫認為, 肝臟好了, 身體的一切都會好起來, 肝要是不好的話, 人沒有老呢, 就先倒下來了, 肝感覺了, 皮膚也會變得更加嬌嫩。

春季養肝正當時

中醫素來有“春宜養肝”之說。 明代醫學家張景嶽說:“春應肝而養生。 ”這是因為春季屬木, 肝也屬木, 兩者相應。 春季萬物復蘇, 屬於陽氣升騰的季節,

養肝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話說得好:男人“肝”淨就強壯, 女人“肝”淨就漂亮。 所以, 無論男女, 都需要養肝。

男人養肝兼養腎

很多人都認為, 男人的腎要健康, 但想要腎好, 養肝需重視。 中醫主張“肝腎同源”, 這一理論源於《內經》, 是指肝腎的結構和功能雖然有差異, 但其起源是相同的, 它們都是源於精血。 肝藏血, 腎藏精, 精與血互相滋補, 肝是陽氣的聚集地, 陽氣旺則精血足。 因此, 養好肝還能兼顧養腎。

女人護肝氣色好

女人都應該以“血”為重, 所以每個月都會有幾天血液流失了, 但是這也會讓我們擁有更新鮮健康的血液, 這也能讓女人從內而外容光煥發。

而人體第一大造血解毒的器官就是肝臟。 中醫認為, 肝主藏血, 肝主疏泄。

養好肝, 氣血才能充足並通暢, 皮膚才會紅潤。 如果肝不健康, 無法及時排毒造血, 那麼反映到人的皮膚上, 就是臉色暗啞、色素沉澱。 想要好皮膚好氣色, 護肝很重要。

春季養肝可以從飲食、起居、運動、情志四方面著手, 以增強肝功能。

飲食:補充蛋白質與維生素

在保持粗細均衡、葷素搭配合理的健康飲食原則上, 春季養肝應多補充蛋白質與維生素。 蛋白質能修復肝臟, 促進肝細胞的再生, 如雞蛋、豆腐、魚、芝麻等食物, 都含有高蛋白。 肝臟是人體儲存維生素的“倉庫”, 因此多吃胡蘿蔔、動物肝臟、黃豆、堅果類等食物有益肝臟的健康。 其中, 中醫認為 “青色入肝經”, 多食綠色食物如菠菜, 有利於肝氣迴圈通暢、代謝加快, 舒緩肝鬱。

另外,

養肝還應該多喝水, 少飲酒。 多喝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 有利於排出體內毒素, 為肝臟排毒減輕負擔。 由於肝臟的疏泄能力有限, 大量飲酒容易損害肝臟, 因此以儘量不喝酒、要喝就喝少量為宜。

起居:不熬夜, 保持充足睡眠

過度熬夜會擾亂肝臟自身的生物鐘, 導致肝臟疲憊不堪, 難以修復, 以致影響身體排毒的功能。 肝臟排毒修復的最佳時間是從23點開始, 因此, 建議養肝要避免熬夜, 保證充足睡眠, 這才有利於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

運動:以“慢”運動為主

春季陽氣始發, 運動不宜大汗淋漓, 否則易損傷陽氣, 應以“慢”運動為主。 行走、慢跑等鍛煉方式都可以使氣血流暢, 促進新陳代謝, 達到養肝的效果。

情志:學會制怒

中醫認為,

怒傷肝。 發怒會導致肝臟疏泄的異常, 造成肝氣鬱結。 所以, 養肝要學會制怒。 生活中, 應避免情緒的過度波動, 保持樂觀。 俗話說, 笑一笑, 十年少。 愛生氣會容易變老哦。

隨著肝病對人的危害越來越大, 越來越多人非常關注護肝的問題, 日常生活如何護肝呢?下面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中醫認為, 通過按摩相關的穴位, 可起到滋陰補血, 養肝補肝的作用。 關於按摩養肝, 人們必須要知道5大養肝要穴。

1、大敦穴:大敦穴位於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

“敦”是厚的意思, “大敦”就是特別厚。 大敦穴又是一個井穴, “井”是源頭的意思。 在腳拇趾趾甲邊際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 大敦穴取穴時, 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 大敦穴位於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

“大敦穴”可以按摩, 也可以艾炙, 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可使您頭腦清晰, 神清氣爽。

2、太沖穴:太沖穴位於足背側, 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太沖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是肝經的原穴, 大約相當於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 按摩刺激太沖穴, 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 使肝臟功能正常。

3、行間穴:“行間穴”位於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

它是一個火穴, 肝屬木, 木生火, 如果您肝火太旺, 就瀉其心火。 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 春天肝火盛, 多揉“行間穴”, 就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4、肝俞穴:肝俞穴位於背部, 第9胸椎棘突下, 旁開1.5寸

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養生要穴。 肝俞與太沖搭配, 在中醫裡屬於“俞原配穴”法,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臥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縮(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5、太溪穴: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雙測對稱,也就是兩個。這個養生要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

中醫理論認為,肝在五行中屬木,與春季相應,通於春氣。類比春天樹木生長伸展和生機勃發的特性,肝同樣具有條達疏暢、升發生長的特性。肝氣疏通、暢達則全身氣機條達,進而推動人體全身血液、營養物質運送到各個臟器,促進消化系統正常工作、膽汁的分泌排泄以及調節人的情志等。

春季養肝記住“三少三多”

春季萬物復蘇、陽氣始發,人的肝氣亦變得旺盛。若肝氣不順,與春天的生化之氣不相合,就會導致肝氣升發太過,進而肝氣上逆、氣鬱化火、肝陽偏亢、肝風內動,出現煩躁、易怒、眩暈、面赤,甚至中風昏厥等症狀,這也是諸多肝臟疾病容易在春天加重和復發的原因;另一方面,利用春季人體機能的生髮特性,正是保持肝氣升舉、調暢體內氣機的最佳時節,故春季最宜養肝。

那麼,春季如何養肝?簡而言之,謹記“三少三多”。

少“壯火”,多“少火”

中醫的“火”是人體保持氣血平衡的一種狀態,如果“火候”掌握不好,有所偏盛或虧虛,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黃帝內經》有“少火生氣,壯火食氣”的理論。通俗理解的話,“少火”就是人體的正常生理之火,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動力,供給人體所必需;而超過人體生理需求的火便為“壯火”,屬於病理之火,會消耗人體正氣,導致疾病發生。

肝為陰髒,其性質是喜潤喜柔,用陽喜溫升、喜條達。按照中醫“體陰而用陽”的道理,養肝一方面要適量選用溫和補養之品,寓以“少火”之意,維護肝臟的正常生理功能;另一方面需注意少用助火之品,以免“壯火”食氣,形成陰虛陽亢。“壯火食氣”多見於嗜美食厚味、醇酒辛辣之人,因此春季養肝提倡多食穀、菽、菜、果等素食,用口味清淡的天然食品養肝滋陰。

對於本身存在“壯火”情況的人,如有煩躁易怒、面紅目赤、頭昏腦漲等表現,可適當清火,但要避免使用大寒之品,不妨試試清肝飲(夏枯草 5克、薄荷 3克、白菊花 5克;100℃開水泡5分鐘),既可以清肝明目,又可以疏肝解鬱,是普遍適宜的清肝降火茶飲方。

少酸增甘

藥王孫思邈《千金食治》記載:“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根據中醫五行學說,肝與酸相應,脾與甘相應;肝氣過旺會制約脾的功能,出現頭暈、頭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狀。因此,春季養肝應遵循“少酸增甘”的原則,可以抑制肝氣過於亢盛,同時培補脾氣的虧虛。

“少酸增甘”不是單純地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甘甜味食物,這裡所說的“酸”和“甘”是從中醫五行角度出發,凡是屬收斂、固澀作用的食物皆歸為酸味,如石榴、覆盆子等;具備補益、健脾、和緩作用的食物歸為甘味,如山藥、扁豆、核桃、菜花、萵筍、黑米、燕麥等五穀雜糧。春季飲食多以健脾益氣為主,可選用大棗、山藥、扁豆、瘦肉、魚類、蜂蜜、薑、大麥、小麥等具備補益和緩功效的食物,搭配新鮮蔬菜以疏肝理氣。

少怒多動

在春季保持心情舒暢和較高的運動量,更有利於機體適應春季的升發之象。

情志狀態是肝疏泄功能正常與否的關鍵因素。中醫認為怒傷肝,發怒、生悶氣都易使肝氣鬱結,導致氣鬱化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肝火”,引發血壓升高、頭痛、頭暈、中風、神志不清等肝火上揚的症狀。

運動是促進氣血調和、疏肝降火、氣機升降相得的好方法,大家一定要利用大好春光,多進行戶外活動。週末踏青、郊遊,觀賞自然界的綠色植物,吐故納新,強身健體,又可以實現怡情養肝之目的。

另外,結合肝與春季的特性,晨起小負荷有氧運動約半小時,晚11時前入睡,也是利於保持良好情緒、頤養肝臟的好方法。

結語:你的肝乾淨嗎,男人養肝兼養腎,女人護肝氣色好,肝乾淨了,氣色也好了,身體也好了。對於如何養肝護肝,我們可以從飲食、起居、運動、情志四方面著手,上文小編講的是非常詳細的哦。

在中醫裡屬於“俞原配穴”法,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臥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縮(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5、太溪穴: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雙測對稱,也就是兩個。這個養生要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

中醫理論認為,肝在五行中屬木,與春季相應,通於春氣。類比春天樹木生長伸展和生機勃發的特性,肝同樣具有條達疏暢、升發生長的特性。肝氣疏通、暢達則全身氣機條達,進而推動人體全身血液、營養物質運送到各個臟器,促進消化系統正常工作、膽汁的分泌排泄以及調節人的情志等。

春季養肝記住“三少三多”

春季萬物復蘇、陽氣始發,人的肝氣亦變得旺盛。若肝氣不順,與春天的生化之氣不相合,就會導致肝氣升發太過,進而肝氣上逆、氣鬱化火、肝陽偏亢、肝風內動,出現煩躁、易怒、眩暈、面赤,甚至中風昏厥等症狀,這也是諸多肝臟疾病容易在春天加重和復發的原因;另一方面,利用春季人體機能的生髮特性,正是保持肝氣升舉、調暢體內氣機的最佳時節,故春季最宜養肝。

那麼,春季如何養肝?簡而言之,謹記“三少三多”。

少“壯火”,多“少火”

中醫的“火”是人體保持氣血平衡的一種狀態,如果“火候”掌握不好,有所偏盛或虧虛,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黃帝內經》有“少火生氣,壯火食氣”的理論。通俗理解的話,“少火”就是人體的正常生理之火,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動力,供給人體所必需;而超過人體生理需求的火便為“壯火”,屬於病理之火,會消耗人體正氣,導致疾病發生。

肝為陰髒,其性質是喜潤喜柔,用陽喜溫升、喜條達。按照中醫“體陰而用陽”的道理,養肝一方面要適量選用溫和補養之品,寓以“少火”之意,維護肝臟的正常生理功能;另一方面需注意少用助火之品,以免“壯火”食氣,形成陰虛陽亢。“壯火食氣”多見於嗜美食厚味、醇酒辛辣之人,因此春季養肝提倡多食穀、菽、菜、果等素食,用口味清淡的天然食品養肝滋陰。

對於本身存在“壯火”情況的人,如有煩躁易怒、面紅目赤、頭昏腦漲等表現,可適當清火,但要避免使用大寒之品,不妨試試清肝飲(夏枯草 5克、薄荷 3克、白菊花 5克;100℃開水泡5分鐘),既可以清肝明目,又可以疏肝解鬱,是普遍適宜的清肝降火茶飲方。

少酸增甘

藥王孫思邈《千金食治》記載:“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根據中醫五行學說,肝與酸相應,脾與甘相應;肝氣過旺會制約脾的功能,出現頭暈、頭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狀。因此,春季養肝應遵循“少酸增甘”的原則,可以抑制肝氣過於亢盛,同時培補脾氣的虧虛。

“少酸增甘”不是單純地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甘甜味食物,這裡所說的“酸”和“甘”是從中醫五行角度出發,凡是屬收斂、固澀作用的食物皆歸為酸味,如石榴、覆盆子等;具備補益、健脾、和緩作用的食物歸為甘味,如山藥、扁豆、核桃、菜花、萵筍、黑米、燕麥等五穀雜糧。春季飲食多以健脾益氣為主,可選用大棗、山藥、扁豆、瘦肉、魚類、蜂蜜、薑、大麥、小麥等具備補益和緩功效的食物,搭配新鮮蔬菜以疏肝理氣。

少怒多動

在春季保持心情舒暢和較高的運動量,更有利於機體適應春季的升發之象。

情志狀態是肝疏泄功能正常與否的關鍵因素。中醫認為怒傷肝,發怒、生悶氣都易使肝氣鬱結,導致氣鬱化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肝火”,引發血壓升高、頭痛、頭暈、中風、神志不清等肝火上揚的症狀。

運動是促進氣血調和、疏肝降火、氣機升降相得的好方法,大家一定要利用大好春光,多進行戶外活動。週末踏青、郊遊,觀賞自然界的綠色植物,吐故納新,強身健體,又可以實現怡情養肝之目的。

另外,結合肝與春季的特性,晨起小負荷有氧運動約半小時,晚11時前入睡,也是利於保持良好情緒、頤養肝臟的好方法。

結語:你的肝乾淨嗎,男人養肝兼養腎,女人護肝氣色好,肝乾淨了,氣色也好了,身體也好了。對於如何養肝護肝,我們可以從飲食、起居、運動、情志四方面著手,上文小編講的是非常詳細的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