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黃芪枯萎病

1、病原 枯萎病有多個病原。 Fusarium equiseti菌株白色, 淺橄欖色至黃褐色。 大型分子孢子窄鐮刀狀至抛物線彎曲, 近披針形, 壁薄, 具帶梗的腳胞和尖的頂端細胞, 生於黏孢團和分孢子座上, 大多數有5個隔膜。 厚垣孢子間生、單生或成對、成結節或成串, 偶爾頂生。 球形, 壁光滑至粗糙。 Fusarium semifectum 菌株白色、黑色至褐色。 大型分生孢子彎曲、披針狀、紡錘至鐮刀形, 具楔形及彎曲的頂端細胞。 厚垣孢子較少、球形、間生、單生或成串。 Fusarium solani var.coerlcum菌株白色至淺灰色、藍色至綠色。 小型分生孢子卵形, 稀少;大型分生孢子生於分生孢子座的黏孢團中。 孢子彎曲、柱形至紡錘形,

頂瑞細胞稀有呈喙狀, 無明顯腳胞。 厚垣孢子頂生或間生, 單生或雙生, 生於菌絲及大型分生孢子上。

2、症狀 感病黃芪地上部枝葉發黃, 植株萎蔫枯死。 地下部主根頂端或側根首先罹病, 然後漸漸向上蔓延。 受害根部表面粗糙, 呈水漬狀腐爛, 其肉質部紅褐色。 嚴重時, 整個根系發黑潰爛。 極易從土中拔起。 土壤濕度較大時, 在根部產生一層白毛。

3、發病規律 帶菌的土壤和種苗是根腐病的主要初次浸染來源。 病害常於5月下旬至6月初開始發病.7月以後嚴重發生, 常導致植株成片枯死。

4、防治措施 整地時進行土壤消毒;對帶病種苗進行消毒後再播種;藥劑防治參考白粉病。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